特色民居
2025年08月10日
特色民居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阿昌族“耐寒畏暑,喜燥恶湿,好居高山,刀耕火种。”“以竹叶为笠,以棱为蓑,刀弩不离;男穿耳环,女穿杂缝系以海蚆。”“好食蛇,赤手握之,置之于器,负而卖之,不畏其啮。”到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这些习惯已逐渐消失。
阿昌族住房一般是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厢房楼上堆放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楼下关牲口,正屋设有神龛、烛台、长桌和火塘。
阿昌族村一般依山近水,居住形式大多以数十户人家同居一村,地落布局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房屋建筑“面东背西”。密集的房屋自然形成有规律的行列,行列间是纵横交错的石铺路和泥路“巷道”。房屋建筑大多为“一正两厢房”,瓦顶双斜面,土、木、石结构形式。正房有三间屋子,中间一间由门厅“屋门”和堂屋两部分组成。
堂屋是接待客人和摆桌吃饭的地方,也是全家人共同活动的场所,设有“家堂”神龛、烛台、长桌、火塘等。“家堂”在堂屋正前方的墙上,上有祖宗、灶君等神位。神位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忌放不洁什物。堂屋两边的屋子一般为父母、子女的居室和厨房,二者的位置不太讲究。正房前面两侧建厢房,厢房一般为两层式楼房,铺木板,楼上住年轻人或者堆放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楼下为猪圈和牛栏,有的也把厨房设在厢房下面。
阿昌族建房用工多是相互帮忙,全村协作,只供饭而不付酬。建房一般分为“看风水择房基”、“动土奠基”、“立柱成屋”三大程序。其确定建房地点和方位,要做到前有“眼界”后有“靠山”,并根据主人生辰八字和“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推算出破土动工的吉日。忌讳在逢水日和火日动工建房,据说水日、火日建的房子要遭水淹和火烧。另外,新房必须在一年内盖成,否则认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