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居
2025年08月10日
特色民居
白族人民的住房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茅草房、“闪片”房或蔑笆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高寒山区则是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四壁全用横木垛成。由于屋内寒冷,每家都设有火塘御寒,卧榻设在火塘两边。火塘生着长年不灭的火,上面支着铁三脚架,用以架锅煮饭。这里既是主人的卧室和厨房,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有不少的白族农民和搬运工人,常年栖息岩洞、窑洞和极为简陋的窝棚。而官僚、地主、资本家,不但住有“走马转角楼”的大瓦房,有的还有洋楼大厦,庭院深幽,雕梁画栋,室内陈设华丽。他们还在许多名胜地区盖有别墅,修建花园,以供自己享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族人民结束了住岩洞、窑洞、窝棚的历史,就是上楼下厩的情况也在逐步地改善,高寒山区的“垛木房”有的已改善为板墙瓦房,砖瓦结构的现代民居已在白族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