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物也不能滥用

非处方药物也不能滥用

湖南省儿童医院 谢鑑辉

何谓非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物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书就可自行在药店购买使用。

非处方药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非处方药物种类很多,如感冒类非处方药包括新康泰克、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感冒软胶囊及999感冒灵等;止痛类非处方药包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酚咖片、布洛芬乳膏、扶他林(双氯芬酸)乳膏等;胃肠类非处方药包括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马丁啉(多潘立酮)、达喜(铝碳酸镁)等。

非处方药物的应用有讲究

1.非处方药物可随时购买

由于非处方药物购买方便,因此,很多人认为使用非处方药就如老百姓逛商店购买日常用品一样方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是有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也有经常去购买非处方药物的经历。

非处方药购买方便,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缴费,可以在药物超市自行选购,几乎只要语言表达清楚,都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药品,很多老百姓在选择非处方药物时还颇有心得,买药时要趁药店搞促销活动时去买,这样买的药既便宜又有礼品。可他们并不知道非处方药物也是药,也存在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因此,医护工作者在指导患者选择非处方药品时要发挥指导作用。

2.要了解非处方药物的毒性作用

世界上没有完全安全无毒的药物,非处方药物也不例外,相对而言只是毒性小一些。因此购买药物时,使用者对药物的药理作用、适用证、不良反应等要有大致的了解。其技巧就是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小组发现,r维生素E能够去除人体内导致心脏病和癌症的亚硝酸盐,并且是唯一可以去除污染气体氧化氮的维生素E品种,所以很多人服用维生素E。然而,目前药店里销售的维生素E中约有50%含有r维生素E,如果服用过量会使血液中的r维生素E含量降低,影响其发挥作用。实验人员给动物服用超量的维生素E,可出现很多毒性,如生长受阻、骨骼钙化、睾丸萎缩、畸胎等。正常人服用大量维生素E后可出现轻度呕吐、疲乏,少数妇女月经量增加或闭经,有的连续服用维生素E一年后,发生了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就连服用维生素E这样公众认为安全的药物都有毒性作用,更不用说服用其他药物了。因此,在选用非处方药物时,千万不要忽视其毒副作用。

3.购买非处方药物时要趋利避害

可以说,安全用药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公众去药店买药首先要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吃进去后是否安全,是否有效。

因此,购药前最好向医生或具有医生资质的人咨询,而不要轻信广告或销售人员的误导。要严格按仅限于轻度的、短期症状用药的原则。

买药要通过正规渠道而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以防购买假劣药品。

传销药物的渠道也不可靠,购买时要慎重。自行用药后如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或用药过程中有新的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

4.谨慎选择非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的,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不过在非处方药中,还有更细的分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不过,由于我国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不久,乙类非处方药暂时未实施,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全部按甲类非处方药管理。因此,服用非处方药一定不能随意,也不能大意,除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外,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5.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为了保证公众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等等,药品说明书的这些警示都是用药者的准则,应仔细全面阅读,不可视而不见,见而不听。

6.严格识别药品真伪

看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的统一格式为:国药准字加1位汉语拼音字母加8位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字母后的8位阿拉伯数字中的第1、第2位代表批准文号的来源,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代码也各不相同。8位阿拉伯数字中的第3、第4位表示批准某药生产的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第5至第8位为药品批准的顺序号。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如发现药品外包装上印制的批准文号与统一格式不符,如:“国药准字z20062258号”,比统一格式多出一个“号”,应高度怀疑为假药,或标注的地区代码与生产企业所在地代码不符,10、19、20除外,应高度怀疑为假药。

检查药品内外包装:药品外包装上印制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要符合不小于1比2的要求;提供药品信息的标志及文字说明,字迹要清晰易辨;包装标签上的有效期表述形式应为有效期至某年某月;药品说明书所涵盖的内容要齐全,并符合要求。药品内包装(最小包装)上按要求标注药品名称、规格及生产批号。

服用药品前,要注意检查药品的外观和性状。如口服药品是否有裂片或胶囊内药物渗漏等现象,注射剂是否有杂质及絮状物等。

具备要点:必须具有药厂所在地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标记,如“泸卫药准字(1984)第0290号”。化学药品、西药成药、中药成药、药酒等,必须使用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注册商标。包装上用汉字和拉丁文表明药品名称以及药物含量、容量、用途、用法、用量、禁忌证(或注意事项)、贮存方法和产品批号等字样。如果药品不具备上述3点,就属于假药。

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查询:可按照指引输入待查询的国药准字批号,对此药品进行查询,以验明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