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婴幼儿保健
范素琪
冬季幼儿的睡姿
1.忌家长搂着孩子睡
因为,成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幼儿吸入氧气的浓度,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更有甚者,怕孩子冻着,就将孩子的腿脚捂在自己的怀中,或压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可以想象,这种以成人的腿的重量压在孩子腿上,如果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造成孩子腿的局部缺血,而引起不良后果,或者某种姿势持续时间太长而引起不适感。因此,孩子最好是与成人分被或分床睡觉。
2.忌俯卧势
因为幼儿生理发育不完善,特别是心脑功能尚不健全,如果长时间俯卧,就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血液的射出和回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呼吸也不顺畅;俯卧时多是头偏一侧,醒来后头颈酸痛、很疲劳,起不到睡眠的休息、恢复作用。
3.忌蒙头势
冬季气温低,有的家长便在幼儿睡眠时将全身甚至头面部罩住,或留一条窄缝,以为这样就可以暖和些。殊不知,如此把头面部罩得严严实实,氧气不易吸入;而幼儿代谢比成人旺盛,需氧量也增多,也就容易引起氧气不足,幼儿就会感到不适。有的幼儿用手掀开被子,甚至用脚踢开被子,也就容易受凉,这就适得其反了,有的幼儿捂着会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重者被窒息等。
4.忌仰卧势
身体和两腿都伸直,两臂放在胸前,无意中压迫了肺和心脏,会引起呼吸不畅,血循环不畅,肌肉不能完全放松,且容易做梦、说梦话、大声哭叫,醒后感到十分疲劳,也不利于幼儿健康。
5.应取侧卧势
这种姿势脊柱略向前弯曲,两腿及臂自然放置,肌肉可得到最大限度放松,呼吸和血循环系统充分休息;右侧卧位还有助于心脏跳动和胃的排空,因此右侧卧势较科学。如果幼儿爱踢被子,家长可用睡袋,穿宽松点的内衣,不要盖太厚太重的被子,应选择轻软的棉被,一旦发现不良睡姿要及时纠正。
合理保健
一年一度,四季更替,秋去冬来,在寒冷的冬季,家长和校园更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性感冒。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
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小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或保育员应勤查看,幼儿登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不然,常会引起其他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
合理饮食
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
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每节课后都应组织幼儿喝水,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冬季幼儿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室内活动
1.避免着凉
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等。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
2.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分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3.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如高于23℃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患感冒。
4.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5.不坐凉地
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冬天到了,不要因为怕孩子冻着就不带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气,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阳就带他到公园去晒晒。一方面是促进钙吸收,另一方面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冬天有太阳无风的正午前后,可在户外散步,时间约20~30分钟。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个玩耍的天地,摆上他的玩具、小书,让他自由开心地活动,要经常开窗换气,及时加减衣服,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注意保暖设施,最适合幼儿的室温约为摄氏25℃左右,家中最好能备上一个温度计,可随时观察温度的变化。空调或取暖器的暖风口不要正对着宝宝,且最好每隔两三个小时打开一下紧闭的窗户,让空气适当地流通一下。
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保持湿度。
常见疾病防治
冬季气温低,孩子户外玩耍的机会少了,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要给孩子吃鱼肝油,增加饮食营养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已经上火,可以吃去火的药,如板蓝根、太极丸,也可以用鲜百合熬粥,加点冰糖,美味又败火。
要多喝排骨汤、鸡汤、鱼汤等汤水,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要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宝宝健康很有好处。
冬天气候干燥,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除了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合适的护肤品也很重要。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
1.耳冻疮
诱发耳冻疮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寒冷的异常反应,还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有关。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天冷时,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而收缩,流到耳朵的血液就更少了。而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一些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脚跛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受冻发生冻疮。
2.鼻出血
这是由鼻腔黏膜内的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血管网破裂引起的。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使人产生不适感,常常用手挖鼻孔,从而导致鼻出血。此外,冬季是鼻炎发病率的高峰季节,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容易发生鼻出血。冬天气候干燥,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除了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合适的护肤品也很重要。
3.口角炎
口角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发生潮红、脱屑、起疱、糜烂、皲裂、出血和疼痛的现象称为口角炎。
冬季空气干燥,嘴唇也因为发干而不舒服,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舌头去舔,唾液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下,会很快蒸发,从而越舔越干,直接导致嘴唇、口角的干裂,同时外界的细菌、病毒趁机侵入,从而出现发炎的症状。
此外,冬季新鲜蔬菜供应减少,造成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较为缺乏,这也是诱发口角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