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发展迅猛,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三)公共事业发展迅猛,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湖北省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社会事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力提升。

医疗服务逐渐改善。目前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2018年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492家,其中医院99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913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8家;全省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51.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1万人,注册护士19万人;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9.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8.3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6万张,卫生院床位7.9万张。

民政事业全面推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7.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3.8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7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90.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1万人。

社会保障加速覆盖。到2018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01.3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047.2万人,离退休人员55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83.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32.2万人。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全面展开,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53所增加到2018年的129所,在校生143.8万人,毕业生37.5万人;研究生招生5.3万人,在校研究生14.8万人,毕业生3.7万人。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信息网。2018年末,全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6个,群艺馆、文化馆125个,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157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96个,放映单位1663个。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台77座,有线电视用户1119.6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9.1亿份,各类期刊1.2亿册,图书2.5亿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文艺商务代理、广告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快步发展。

体育事业成果辉煌。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的历届奥运会中,湖北体育健儿均有金牌进账,是全国各省市区中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产生了周继红、伏明霞、陈静、乔红、肖海亮、李小双、郑李辉、高凌、李婷、杨威、程菲、廖辉等众多奥运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多次授予“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文明创建卓有成效。武汉、宜昌、宜都、大冶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汉马”热跑、“武网”挥拍、“军运”盛会,城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市民更有自信,更有幸福感。荆楚楷模,闪耀楚天。18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近百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6人获评“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11月,汉正街第一位万元户郑举选,模范社区建设者、百步亭集团的带头人茅永红,“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三人,入选党中央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名单。“湖北群星”闪耀星空,湖北精神文明成果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