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和解放区的戏剧

二、延安和解放区的戏剧

抗战时期,延安和各个解放区活跃着一批新的戏剧家。这些剧作家大都是从全国各地投奔革命而来的艺术青年或抗敌演剧队队员。他们的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戏剧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话剧《粮食》写一个在抗日战争中负有双重责任的村长,表面上要应付日军和伪军两股势力,实际上为八路军办事。他巧妙地利用日伪军之间的矛盾,制造八路军抢粮的假象,把数十万斤粮食送到了八路军手上。《重逢》写的是抗日军队中的女政治工作人员白兰,被敌寇俘虏后在敌营里发现了她已经分别一年多的恋人,敌方情报科长马达明。她为马的变节投敌而怒不可遏,拔刀就刺。重伤的马达明不得已向白兰说出自己的秘密:他是上级委派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白兰追悔莫及。在马的安排下,她顺利地逃出了敌营。这部剧情节曲折,有悬念,冲突激烈,人物的心理刻画比较细腻,演出时剧场效果很好。

王震之是抗战时期延安戏剧界的新秀。他曾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并做过实验剧团主任。他的代表作是《流寇队长》,曾在解放区和大后方广泛上演。写一个昔日的“山大王”,被收编进抗日游击队后的复杂历程。工人出身,也曾在鲁艺任教的姚时晓写了《棋局未终》,反应抗日队伍中国共两股政治势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