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派思维

第一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派思维

在19世纪,提起欧洲就必然要提到浪漫主义,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孪生兄弟一样。虽然在音乐史上,我们一般认为浪漫乐派始于1815年左右,即贝多芬创作的第二时期结束以后,然而事实却是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已经开始涌起浪漫主义思潮了。最早涌起浪漫主义思潮的是文学界,音乐界也很快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美学观念方面。

“romanticism”即英语中的“浪漫主义”一词,它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是十分重视的。从本质上来说,浪漫主义是一种唯我主义,即对情感进行的表达是主观的。这一点和巴洛克情感美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在浪漫主义中,“我”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我是……”“我想要……”“我的……”等十分重视;而在巴洛克情感美学中,对情感进行表达的方式则相对比较客观。简单来说,在浪漫主义中,对于个人的观感和存在格外重视,对于个人主义十分推崇;而在古典主义时期,则对理性思考更加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和改变。从哲学上来说,出现了浪漫主义这一思潮,意味着过去人们坚信人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用理性来解决这一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相比较来看,浪漫主义对了解和认同的追求,是以探索内在情感和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自由表达来体现的。这种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时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音乐表达方面,浪漫乐派诞生初期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改变,这一点和古典主义诞生时不太一样。虽然音乐内容仍然是以旋律导向与功能和声作为主导的,但是在结构方面却作出了一些改变,诞生了一些新的作曲思维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