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有机的整体性
野生生物资源与其周围环境构成子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种野生生物资源都是这个统一的生态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要素。任何一个生物与其所处的环境都是互相适应的。各种野生生物资源,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这种适合的环境,既包括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又包括由各种生物资源种类和非生物资源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一种野生生物资源的存在,不但依附于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这个生态环境起反馈作用,使其得以平衡,因此组成某种特定的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并形成有机的整体。如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而其中一种要素变化了,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以致整个资源组合状况发生变化。
2.种类的多样性
世界上各种野生生物资源种类多种多样。估计世界上现存的生物种类500万—1000多万种,已被人类描述和鉴定过的大约有250万种以上,还有许多生物至今尚未被鉴定和分类。而目前被人类利用者更是微不足道,多数处于野生环境之中,这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为人类永续开发利用自然生物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物种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特别重视的重大问题。
(三)可更新性和循环性
野生生物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生命体不断地进行生生灭灭的自然更新。人类只要不破坏其生存环境并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状态,野生生物资源便可不断地被循环利用。
(四)环境适应能力的脆弱性
野生生物资源虽然是可更新资源,但是由于它们对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和特殊,所以对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更加敏感。野生生物资源本身有着独特的生态规律,不允许外界因素影响其正常的繁衍速度,否则,将会引起野生生物资源种群数量、结构的变化,甚至导致种群灭绝的危险。因此,野生生物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非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