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畅建霞,王丽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2]陈百明.中国自然资源通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

[3]成升魁,沈镭,封志明,等.中国自然资源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8):1757—1772.

[4]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单平基.自然资源权利配置法律机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6]高志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7]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8]黄和亮.林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9]劳承玉.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0]李北罡,付渊.资源环境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11]李光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刘维新.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13]刘长仲.草地保护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14]陆阿飞.气候变化对杂多县退化草地生产力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5):160—162.

[15]孟旭光,吴尚昆.矿产资源规划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16]牛文元.自然资源开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17]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时事资料手册,2014,(02):42—43.

[18]苏春江,徐云主.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9]万红,张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20]王磐基,王才安,丁圣彦,等.生物资源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21]谢立勇.农业自然资源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

[22]邢立亭,徐征和,王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3]杨涤.金融资源配置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4]杨侃.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

[25]余承玲,张建魁,邱恩波.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证据[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2009,(04):32—35.

[26]张帆,夏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3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人民书店,2016.

[27]朱连奇.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02):162—166.

[28]朱连奇.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