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1.1 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美国土壤保持学会1971年把土壤侵蚀解释为水、风、冰或者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明的磨蚀,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7]。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土壤侵蚀应为土壤或其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6]。需要注意一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并不是一个概念,水土流失主要强调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换句话说,发生土壤侵蚀不一定是发生水土流失,但发生水土流失必然存在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工作作用的结果。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地震等。外营力包括流水、地下水、重力、冰川、波浪、风沙等。通常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外营力种类、发生时间和发生速率。按成因可也划分为风力侵蚀、水力侵蚀、混合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化学侵蚀和人为侵蚀等。一类是以时间划分土壤侵蚀可以分为人类出现之前所发生的侵蚀,称之为古代侵蚀;另一类是人类出现以后发生的侵蚀,称之为现代侵蚀。按发生的速率可以分为加速侵蚀和正常侵蚀。水力侵蚀是最常见的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的形式可以分为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洞穴侵蚀和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