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序
蒋光清女士的新著《心理呵护200招》,将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之际,嘱我作序,这真使我产生了需要进行心理呵护的恐惧感。我从事心理学工作以来最怕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写序言。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己的水平和名气远没有达到能给人写序的程度;二是来托写序言的作者研究的课题并不一定是我的专长,因此我也没有特别的感想要发表,更主要的是怕不能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三是我没有很多时间去阅读原作,又缺少与作者深度交流,所以很难把握作者的真实期待。
但是,我又感觉到,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看到同行能够写出多多少少对社会、对青少年有点帮助的作品,自己在旁边说几句呐喊助威的话总不会损坏到自己的人格吧!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接受了蒋老师的信任。
蒋女士是一位有着高级职称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职业要求和训练使她形成了严谨、科学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体现在本书的结构安排方面,从自身修养篇开始,依次是人际交往篇、励志篇、求职篇、成功篇、家庭篇等,基本上按照身心发展的顺序和个体心理问题出现的顺序撰写,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同样,每一篇的具体内容也大致是依据个体心理问题出现的顺序进行写作。其次,作者严谨科学的风格还体现在具体的行文中,对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命题,每一条原理的阐述,都力求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表述的基本原则。总之,作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本书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本书写作中的另一种风格就是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理论叙述的可操作性。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旁征博引各种心理咨询或临床心理学的观点和流派,更没有纠缠于对各种理论或流派是非优劣的评价之中,而是从现实出发,从当前人们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出发,每一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换句话说,作者是有意选择那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观点来阐述的,从而使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作者在行文中没有列举更多的历史掌故、名人逸事,而是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大量来自现实生活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一些作者亲身经历的心理咨询案例,这不仅增加了本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生动性,而且增加了现实的针对性。
再有,作者虽然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一丝不苟的学者,但却并不缺少人文情怀。这从作者的行文中可略见一斑。在本书中,作者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医学心理专家来为人们的心理生活指点迷津,向来访者高谈阔论,而是心平气和地、促膝谈心式地、设身处地地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思考问题,与来访者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这种叙述方式和行文特点,缺少人文情怀的作者是很难做到的。科学态度与人文情怀相得益彰、和谐互动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作者的成功之所在。
总之,在阅读本书时,能使人的心灵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获得一缕清新的空气,愿那些希望自己、家人或朋友心理健康的人都来阅读这本书。是为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燕良轼
2005年8月14日于岳麓山下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