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中寻找快乐和健康
2025年10月13日
42.从书中寻找快乐和健康
书如药,多读书,读好书,可治病健身。读书既可增长知识,还能修身养性。鲁迅先生说过:“有病不求医,闲来便读书。”此话就有以书代药的意思。当今,国外就有读书治病的“读书疗法”。如德国已在一些医院为患者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引导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一些心理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的放矢地阅读不同感情色彩的书籍,使病体可以较快恢复健康。
匈牙利著名医生欧拉赫·安特尔说:“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失去同自然、自我、同伴和精神世界的真正联系,从自然界吸取生活力量,从精神生活中吸取精神力量。”其实,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之说。读书可使人聚精会神。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很懂得读书疗疾、健身的道理。我们平日里每天能读书2小时左右,则可使自己心平气和,帮助血液回流至肝、至心再至脑,因心脑相通而得到静养,进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解除烦恼,淡化抑郁,减轻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和胃溃疡等疾病的困扰,还可以延缓衰老,尤其是延缓脑细胞衰老。因而,想得到身心健康、延缓衰老而长寿,就应该多阅读。
读书疗法有益健康的机制如下。
(1)“用进废退”:多谈书,勤用脑,使脑细胞老化减慢。保持头部血流通畅、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即所谓“流水不腐”“用进废退”。
(2)心静人寿: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陶渊明曾说,他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读书是静心的良药,而静心人自寿。
(3)调节情感:读书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从而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使心灵得到净化,杂念得以排除,胸襟更加开阔,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选读什么样的书要因人而异,取决于读书人的心理状态与知识水平。开卷有益,可益于工作,益于学习,益于生活,益于一生,自然也就益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