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传统文化的挽歌——观电影《百鸟朝凤》有感
汪 平
《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名曲,提到唢呐,相信很多同学都不了解,但看完这部电影后你就会知道了。那么下面我来“推销”一下这部电影。
《百鸟朝凤》拥有艺术气息的电影名,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世之作,影片中一种久违的质朴与纯粹,是对中国民族文化传承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传统文化没落的思考和忧虑。一曲唢呐所吹响的不仅是对逝者的挽歌,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的坚守,以及何去何从的困惑……
在一个叫无双镇的地方,那里流行吹唢呐,天鸣的父亲从小就想当唢呐匠,可是没有机会学,便把希望寄托到儿子天鸣身上,于是就带着天鸣翻山越岭来到焦三爷家里拜师学艺。为了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天鸣刻苦练习,坚持不懈,他终于成了接班人,很是风光,天鸣的父亲也为之自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捧洋乐队,唢呐匠连养家糊口的钱都挣不到了。就连天鸣的父母都劝他放弃,天鸣依然坚守着这份职责,尽心尽力,但“游加班”的队员都找理由不想干了。为了让“游家班”不散掉,焦三爷给德高望重的逝者吹奏了那首《百鸟朝凤》,尽管吹出了血来,也坚持不懈继续吹,实在不行了,也要让天鸣接着吹完。片尾,焦三爷病重离开了人世,天鸣为他吹奏了《百鸟朝凤》。这时候,我的眼泪也悄然流下。
这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却描绘了一种文化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我们要向天鸣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守着这份执着。这也警示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遗弃太多东西了。许许多多我们本应该继承的中华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改变与进步,渐渐地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把传统文化拾起来,将它们与新时代相结合,不让中华的传统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每一个人的事。所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