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诗歌欣赏
2025年08月10日
漫谈诗歌欣赏
李思瑶
今天,闲来无事,随手翻阅一本诗词赏析的刊物,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在诗歌鉴赏中,若作者为一流作家,那我们要坚持知人论世,高度评价;若作者为二流作家,则就诗论诗,应该没什么大的情怀抱负。对于这一观点,我不太赞同。
首先,一流作家与二流作家的界限至少在我这里是模糊的。在“公认”的一流作家里,我比较欣赏的是李白和李清照。喜欢李白是由于其诗飘然而来,飘忽而去,天马行空的不可羁勒之势,还有那“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的豪情。喜欢李清照是因为其细腻的女性感情。对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作家,总让人觉得压抑无望,我不懂得欣赏。
其次,我们不可以以后人的眼光去衡量前人的高度。有人说某某作家的诗作太小家子气,难登大雅之堂,顶多算是二流。可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能抛弃世俗期许,小心翼翼地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读他们的诗,会倍觉一种流水倾泻的柔滑美感,觉得活着,不累,不奢侈,有滋味。我想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对诗作,对诗人,我们也应自己去发现。所谓一流二流,在诗人生前身后强硬定义,多么不公平!我们要用公平的心,去感受每一位诗人的感受。
第三,不要让自己鲜活的心结了厚厚的茧。读好诗不再垂泪,诵诗书不再动容,那是很可怕的。众多的作品就像花丛,我们要用真挚的心去觅香。在诗的天空放飞已梳理好的美与爱的心灵。我们什么都可以丢,唯独不可以丢弃对诗的感觉。在每一篇诗上做美妙的梦,永远不失去这种美丽的冲动,这才是真正的诗歌鉴赏,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