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中的升平乐事——咸丰朝
咸丰七年(1857)四月,昇平署内学安挂上了皇帝亲笔题诗的匾:
声声箫管奏云璈,优孟衣冠兴致豪;
淑性怡情归大雅,升平乐事最为高。
丙辰冬偶题丁巳清和月御笔
乍看之下,或许会认为这是高枕无忧的太平天子在享受着声色之乐,其实此时作者咸丰正处于内忧外困之中: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军已攻克清廷设置的江北、江南大营;英法帝国主义在沿海寻衅滋事,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箭在弦上。

咸丰七年昇平署档案记载赐予内学匾额
咸丰帝奕詝即位年仅19岁,当时虽已狼烟四起,但未能阻止他的日日笙歌。咸丰元年(1851),因在道光帝去世的服期之中不能演戏,刚刚登基的青年皇帝便向昇平署要来方天戟、摆锡剑耍弄。六月万寿节,他召昇平署太监变戏法、说书以解烦闷。
咸丰二年(1852)四月服期刚满,内廷立即开锣演戏。十九日在重华宫承应《天官祝福》、《吃茶》、《张旦借靴》、《思凡》、《乔打扮》、《浪暖桃香》、《三错》。后又记有“上点:《罗卜行路》(班进喜、乔荣寿)、《喜溢寰区》”。演出之前,有“大祭台,赏恭亲王饭吃”。由此拉开咸丰朝年极频繁的戏曲演出。
(一)学戏
咸丰帝不仅爱看戏,还喜欢传昇平署伶人教御前太监唱戏,其间或是自己也在跟随学唱。这一时期档案常有传昇平署太监“御前教唱”的记载。如敬事房传旨,“内学打鼓人一名,代(带)鼓板至蓬岛瑶台”;“总管着安福、刘进喜上去,旨意着刘进喜打《皇宫锡庆》曲子,教御前唱念,旨意又着安福唱《罗卜行路》”。隔日又有“今日着内学首领安福、鼓板刘进喜至观澜堂教御前唱《罗卜行路》”,接着,又传旨“每日上去教《罗卜行路》”。

故宫藏剧照·京剧《樊江关》中的樊梨花、薛金莲
民间传闻咸丰帝喜好击鼓,似有可能。演戏后行赏时,他常指名给予鼓师、笛师等随手,还时时传旨问及乐队伴奏。
(二)作诗编曲
看戏、听学戏之余,咸丰帝还偏好作诗、制曲,用于戏曲演出当中。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七日,平顺传旨,“交下御制诗一首,入在《七襄报章》伺候。又交下御制诗一首,亦入在《七章报襄》伺候,常年用。前一首诗有闰七月之年用”。咸丰同时写下了常年和闰年七夕节令戏中的唱词。旨意档上记有:

带工尺谱的剧本
七月初七日 朱批交下御制诗:
玉槟灵驾御微风,云幄香筵肆右宫。(肆音义──原注)
漫道今年秋是闰,仙期岂得两回逢。
常年用
乞巧裁诗胥是幻,骊山私语更荒唐。
垂裳别有关心处,粒我烝民受福庆。(庆音羌──原注)
总管禄喜岂敢怠慢,忙传“将原本上旧诗撤下来,入上御制诗”。
六年六月,“上交下御制曲四页,朱笔誊写得随交上,旨着禄喜派人学”;“金环传旨,着速打工尺学唱出来”。接着,首领金保全“御制清曲打工尺本”。当时工尺谱(即以上、尺、工、凡、六、五、乙记录七声音阶的曲谱)应用广泛,打工尺指按音律给唱词编配曲调。

清刻本《钦定曲谱》
第二年六月,有“上交下御制清曲一本,交中和乐誊写”。这一阶段曾多次命人打工尺,吹打御制清曲。七月初八日,杨如意传旨,“着内学所有会唱清曲之人并随手会同中和乐一齐,今日着首领代(带)领上去。万岁爷在某处,往某处去,未初到齐”。
年轻的咸丰帝兴趣十分广泛,不仅要经常看戏,随时还要听听音乐演奏:“今日着中和乐众人都上去伺候吹打:延春阁伺候《庆升平》、《鸳鸯序》、《普庵咒》。永和宫伺候《新鹧鸪》、《喜春光》、《鸟鸣春》。”
当天,还有金环传旨,“二十五日着中和乐首领上去领诗经谱,二十六日交回诗经谱”。
(三)钦定曲本
咸丰朝继续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编。九年六月:“旨要二十四段《昭代箫韶》题纲。又旨问,《昭代箫韶》伺候完了接伺候什么戏?”

故宫藏剧照·京剧《战濮阳》中的吕布、典韦
总管安福回奏道:“同首领等酌议伺候《兴唐传》、《贾家楼》,按段伺候,不能接连。”
“旨,问不能接连是什么?”
安福又“着内差人举片,《兴唐传》、《临阳关》、《鸡宝山》、《淤泥河》、《贾家楼》、《闹花灯》(四段)、《黄土岗》、《长叶林》、《瓦冈寨》、《美良川》、《虹霓关》、《红泥涧》、《赚潼关》、《四盟山》、《倒铜旗》、《临潼山》、《三战洛阳》”。
《兴唐传》系列主要演隋末好汉秦琼及义众英雄辅佐建立大唐王朝的故事,没有改编成为完整的连台本大戏,只有相关情节的数出折子戏,可以凑合而成,但是情节并不很连贯。
接着便有“旨意《昭代箫韶》唱完,着接唱《兴唐传》等二十四段”。后安福奏准“《兴唐传》之戏按段伺候:《临潼关》、《长叶林》、《贾家楼》、《黄土岗》、《赚潼关》、《瓦冈寨》、《倒铜旗》(二段)、《美良川》、《虹霓关》、《红泥涧》、《淤泥河》、《四盟山》、《兴唐传》、《临阳关》、《鸡宝山》(四段)、《闹花灯》(四段)。共二十三段,不是连本,按段伺候”。

京剧《八大锤》中陆文龙

清代农村演剧图
十七日“上要过净本二十四段,不是连本,按段伺候”。经审阅,二十四段的剧本被确定为十四段:“上交下朱笔总本。头段《临潼山》、二段《长叶林》、三段《贾家楼》、四段《黄土岗》、五段《赚潼关》、六段《瓦冈寨》、七段《四盟山》、八段《临阳关》、九段《虹霓关》、十段《倒铜旗》、十一段《兴唐传》、十二段《美良川》、十三段《红泥涧》、十四段《三战洛阳》,共十四段。事体尚顺,不甚贯串,按照朱笔改定次序,名曰《兴唐外史》。每本面签式样开写如左(按:古代自右至左书写,故说“如左”,今作“如下”)
头段《兴唐外史》
《临潼关》总本
余仿此”。
咸丰朱笔校正了原《兴唐传》,定名为《兴唐外史》,调整了十四本戏的前后顺序,重新制作的封面统一格式,亦由钦定,成为经大清皇帝亲自整理的曲本。
(四)指派角色
太监排演戏,同样由皇帝指派角色:
“上问谁学《花鼓》呢?”
“李三德回奏,夏庆春、马喜顺学着呢。”
“旨,谁先得谁唱。”(按:指谁先学成谁唱。)
“金环传旨,《梳妆掷戟》着杨得福、张比禄、夏庆春学出来。张比禄着安福教。”
有时咸丰帝还径自到昇平署看戏:“旨,问多咱(昝)排戏?回奏,今日晚学过戏。旨,于午正二刻万岁爷至内学过戏。”
六年(1856)正月,档案记道:“问有会唱《小妹子》的么?回奏:未有。问原先谁唱过?回奏:吉祥、李福唱过,已故了。旨着学出《小妹子》来。钦此。”

妙峰山庙会图
《小妹子》载于乾隆朝刻印的剧本选集《缀白裘》(第三集),原书注明为一出杂剧,又名《思春》。情节极简单,演一女子发泄对负心情人的怨恨。其中有唱词是:
当初呀,我和你未曾得手的时节,恁说道如渴思浆,如热思凉,如寒思衣,如饥思食,你便在我的跟前说姐姐又长,姐姐又短,又把那甜言蜜语儿来哄我。到如今才和你得手的时节,你便远举高飞,这等远举!……负心的贼吓!可记得我和你在月下星前烧肉香疤的时节?我问恁那冤家呀,改肠时也不改肠?……
结尾提示:作骚势下。

王瑶卿饰铁镜公主剧照
清帝也会不时愿意看些市井气息浓厚的小戏。这出戏词句庸俗,道光年间也曾演过。此次昇平署特聘三十年前被裁退的外学艺人顺心来传授此戏:
二月初四日,边得奎学《小妹子》,至三月初十日学得响排,原外学学生顺心教。
扮演主角的太监边得奎习旦行,同治年间补为首领,光绪年间升为昇平署总管。
同年三月十五日,在同乐园承应了《小妹子》等戏,咸丰帝看得十分在意,还特意问道:《小妹子》上弦子人什么名字?”“回奏,弦子名叫赵坤祥。”此后《小妹子》曾演多次。
新皇帝登基,善于察言观色的禄喜自然会发现新帝与前朝皇帝看戏有所不同。咸丰五年(1855)末,禄喜再次提出了乐队伴奏人手不够,翌年三月获准“挑得鼓板四名、吹笛四名、随手四名,查得民籍学生每月食银二两,公费一串,向广储司讨领,每月白米十口,向白米仓讨领。每名房屋三间,可以栖身城内,现有房间原系民籍所居之处,奴才求恩,照例赏给鼓板、吹笛、随手人等钱粮、米口、房间,以为眷属人等口分安家”。

故宫藏京剧《拿谢虎》剧照(黄天霸、谢虎)
(五)厚待昇平署总管禄喜

故宫藏剧照·谭鑫培、王瑶卿《南天门》
太监总管禄喜曾任三朝南府、昇平署总管,习末行,乾隆年间9岁时进宫,嘉、道、咸三代清帝都对他另眼看待。从嘉庆十一年(1806)恩赏档看,二十四五岁的禄喜就得到比一般太监更多的赏银。道光七年昇平署总管被定为七品官职,六品总管禄喜却列为例外,谕旨特别提到“其禄喜侍候先皇多年,自道光三四五六等年差事狠(很)好,又无别故,所以不裁钱粮官职,往后有总管缺出,按七品官为例”。一向节俭的道光帝不断赐予禄喜银锞、袍料、鼻烟、貂皮、燕窝等等,二十一年(1841)曾一次“赏禄喜金镯一只,重七两五钱;大红闪锻一疋”。不久又赏禄喜翡翠扳指一个、表一对。
禄喜善于察言观色,精明过人,深知三代清帝不同的爱好,他管理演剧有方,安排排演、演出大小事宜颇有经验,因此得到了罕见的宠信。遇事他会提前请示,演出中稍有差错,他会抢先上奏请求处分。
咸丰待禄喜更是恩宠有加。二年他被破例升为五品总管,此时禄喜已逾七十岁,又连连生病。咸丰关心他的病情,专门派太医李德立为其诊断,又传旨“着禄喜好好在里边调理,将养身体健壮再当差使。其宴差着本学首领代管承差”,太监留在宫中养病实属少有的特殊关照。
按当时定例,演戏时昇平署总管要站台(站在台边监管演出,类似如今的舞台总监)。冬季站在露天戏台边很辛苦,咸丰帝常传旨免去禄喜当差。五年除夕,咸丰帝还不忘说一声“着禄喜下去歇着罢。钦此”。第二年正月初三日,又命平顺传旨道:“今日天气凉,着禄喜下去歇着罢,酒宴不必上来了。”此类旨意曾出现过多次。六年奉朱笔:“昇平署太监总管禄喜小心勤慎,当差有年,今年逾七十,步履艰难,着开总管缺,仍戴五品顶戴,食七两钱粮,本处六品首领安福着放为六品总管。”一般太监年迈,能去看管关帝庙,多少得些钱粮,就算晚景不错了,而保留官职和钱粮的,至今只见禄喜一人。
此后,昇平署再没有总管像禄喜一样任期长,极受恩宠了。光绪朝总管边得奎曾拿到最高每月十五两的钱粮,但慈禧一不高兴,就要扣去三个月到半年的月银。有一年的正月初二日,喜怒无常的慈禧将总管何庆喜和首领马得安罚去三个月钱粮后,还各打了二十大板。总管尚且在新年挨板子,底层太监的命运更可想而知了。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这一年的十一月禄喜悄然死在京城。

清杨柳青版画·百花公主
(六)选外班伶人入宫当差
随着时局愈加危机,宫廷中看戏之风愈演愈烈,持续了三十余年只用太监唱戏的相对简朴的局面无法再维持了。咸丰十年(1860)筹备奕詝三旬万寿节,二月杨如意传旨,要昇平署再送一份讨要“外边学生”的名单。不久后,京城三庆、四喜、双奎、春台、怡德堂、景福堂等著名戏班里技艺出众的伶人相继选入昇平署当差。尽管没有了南府或外学的称谓,实际却是恢复了道光朝正式裁退了的外学。
三月三十日咸丰帝急于看到新选进的艺人演戏,“金环传旨,要外边学生承应杂戏七出。戏本如有,全拿上去。如不全,将《借靴》、《瑶台》本子拿上来。要外边学生籍贯、岁数”。第二天,昇平署总管等赶紧将“《乔醋》、《瑶台》本子交了”。从此宫廷中上演的新剧目大量增加,外间的新戏得以传入内廷,而宫廷中修改得较为规范的剧本也流传到京城的戏台上,内外交流实际促进了京剧的形成与成熟。
(七)召外班入宫唱戏
民间野史关于咸丰帝荒淫无度,圆明园里“五春争宠”的传闻很多,昇平署档案里则可看到他毫无节制的纵欲于声色之乐。很快,咸丰就不满足于仅仅观看选入内廷的艺人演戏了。咸丰十年五月,由内务府来文称“奉朱笔,现传外边唱戏之人,俟六月十五日以后,除酌留数名教习外,余俱退出。嗣后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两次伺候戏,或特传何日伺候,于前三四日传进,唱完退出,并着内务府大臣将外边戏班名目开单呈递,以便每次指传一班,亦不必各班凑集”。
安福查得在京戏班有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双和班(秦腔)、春台班、广和成班、万顺和班(秦腔)。京城的戏班远不只这些,大约选择了最为出名的三庆班等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进宫唱戏。
安福又奉朱笔,“现在里边当差之外边学生除留当教习外,尚有愿在里边当差者,令其自行报明,总管安福开单具奏,不必勉强,亦不准勒派”。经安福和内学首领王成等问明,有二十三名愿在宫内当民籍学生,有十二名在宫内当了教习,还有七名不愿在内当差。内廷教习和学生没有明显的待遇差别,有时将教习也称作学生。光绪年间,谭鑫培即被称为教习,也被称为学生。
外班进宫演戏和召入外班艺人进宫使得宫廷戏剧演出中乱弹戏比重显著增加,除了年节固定演出的喜庆寿戏仍是昆弋腔外,乱弹戏后来居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四郎探母》、《二进宫》、《玉堂春》、《辕门斩子》、《洪洋洞》、《三岔口》、《时迁偷鸡》、《群英会》等戏历经了百年沧桑,仍经常出现在现今的戏曲舞台上,由于数代艺人口传心授,世代沿袭,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就在大量新进宫的伶人演出大量新剧目的同时,英法联军已由天津大沽口向北京进军。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圆明园同乐园大戏楼最后一次演戏,咸丰帝观赏剧目有《佛旨度魔》、《三救》、《痴梦》、《宁武关》、《圆会》、《青峰岭》、《望乡》和《迓福迎祥》,时间长达二十二刻五分(5小时35分)。
七月二十七日,敬事房传旨,“八月初一日、十四日、十五日同乐园承应戏”。此时皇帝还未意识到兵临城下,仍在安排八月份的演戏时间。二十九日敬事房传旨“八月初一日同乐园不必承应戏”。八月初八日,“万岁爷驾幸热河”,档案以简单的一笔记录大清皇帝恐慌出逃的史实。
(八)避难热河日日笙歌


道光帝在位三十年未曾到过热河,清帝已有40年没入住避暑山庄。总管匆匆打扫殿堂接驾,咸丰帝住进烟波致爽殿,得到苟安,留恭亲王奕訢在京与侵略者媾和,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国家损失大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记载说奕詝曾在山庄写出了“且乐道人”四字准备悬挂,被皇后钮祜禄氏劝阻(参看《清朝野史大观》“热河之狩”)。在承德无从消遣的皇帝惦念的却是声色之娱,只有昇平署伶人才能排解他的烦闷。
十一月初一日,总管安福赴热河请安,奉旨“着昇平署三拨至热河”。初四日头拨赶赴热河的有首领李三德及太监48名;民籍学生范得保等32名;加上内学写汉字人、档案房首领、太监等,共计一百人。初五日,敬事房就传下旨意,“十一日内外伺候帽儿排”。
初八日金环传旨:“十一日帽儿排在烟波致爽东院伺候。午正至申正二刻。衣裳齐不齐不要紧,只有官帽就好。”烟波致爽东院住着皇后钮祜禄氏,院内没有戏台,只能临时铺设地毯或搭建简单行台。咸丰看戏之情急切,草草催促伶人们开锣唱戏,并不在乎他们穿的是什么,戴上一顶官帽就行。十一日这天的帽儿排共唱了《平安如意》、《议剑》、《虎撞窑门》、《尼姑思凡》、《回回指路》、《双官诰》、《刘唐》、《山伯访友》、《偷诗》等九出戏。依照旨意,是从中午十二点演到下午四点半,足演了四个半小时。
紧接着,昇平署二拨七十九名、三拨三十五名相继到了热河。冷清了四十余年的避暑山庄突然热闹起来。一时间人员安置困难,总管安福上奏求恩讨房:“现在房屋不敷居宿,为此请讨花神庙东戒德(得)堂围房十七间,过河亭北临河房五间,共房二十二间。除穿堂下有房十九间,奴才请讨内学首领、太监四十名居宿。”
先后到达热河的艺人已有二百余名,可以上演较有规模的剧目。如意洲一片云戏台和懿贵妃那拉氏居住的烟波致爽西院都常有花唱、帽儿排演出。按照内廷旧例,十二月初一日和正月初一日都要演出《膺受多福》,十一月底咸丰帝传旨问:“能唱《膺受多福》不能?”总管着档案房首领上去见金环,回奏:“三十日人如若买办髯发靴网回来伺候《膺受多福》,若不回来,伺候吉祥开场戏。”咸丰帝急不可待地要看戏,虽然避暑山庄里“髯发靴网”之类的行头不能齐全,但已顾不得许多,只要能开戏就行。
转年正月初一日,勤政殿的午宴上按旧例承应了宴戏《膺受多福》和《岁发四时》。内殿交下赏给都福星扮演者乔荣寿一两重银锞三个(在北京时通常是一件袍料),钟馗四十名,保持了道光末年演出的规模,每名一两重银锞一个,和北京基本相同。
二月初,咸丰帝在伶人回京探亲之际,命金环着安福问学生,“有知外班各门角色,保举进内当差。若知年龄、籍贯,开明题奏”;“著安福传知学生,保举之人俱要能唱的”。特意补充说明想要的是工于演唱的艺人。
三月初四日在烟波致爽清唱。“上问《泗州城》能唱不能唱?奏,现时排着呢,十五日可以能唱。”《泗州城》演虹桥水母娘娘水淹泗州城,神妖斗法的武打戏,场面很热闹,必是戏装、切末已基本完备,才有可能上演。

京剧《送京娘》赵匡胤、京娘
后推荐进宫的外班艺人于四月份抵达承德,五月初敬事房交下赏银,昇平署人员共有二百四十名,每名赏银三两,共银七百二十两,其中太监伶人一百一十四名,外学学生五十七名,鼓、随手十二名,筋斗学生八名,另外还有管箱人、写字人等杂务人员,避暑山庄伶工人数已超过道光年间编制的一倍。
避暑山庄园林精致,山明水秀,花木葱茏,没有了北京紫禁城内的种种约束,奕詝可时时任意游览,传戏也更方便。小生陈金雀是道光七年裁退的民籍艺人,十年再次入选昇平署,也随之到了热河。吴相湘《晚清宫廷实纪》载:
陈金雀教唱《闻铃》武陵花曲,至萧条恁生句,“恁”应作去声,而陈读作上声,帝指其非是,金雀答谓系按旧曲谱之声读者,帝曰:“旧谱固已误耳!”帝于戏曲之研心也类如此。

清同治二年《大小各班花名总册》中四喜班花名册
十一年(1861)三月十七日,杨代班交下朱笔:“今日烟波致爽花唱,如不逛去,是未正至酉正二刻(下午2:00至6:30),如传逛去,是申初至酉正三刻(3:00至6:45)。”这天实际开戏时间是未正一刻十分(下午2:25),戌初(晚7:00)戏毕,大约并未去园中游逛。共演《小妹子》及《下河东》等八出戏,内有一出《界牌关》是武打重头戏。奕詝身体已极度羸弱,连续看戏四个多小时,对身体有害无益。
不看戏时咸丰也会传中和乐吹打,三月二十一日昇平署就在烟波致爽伺候了御制清曲和《秋江上月》、《海宇升平》、《新水令》等乐曲。五月二十七日,他传问昇平署:“八月有什么节戏?”回奏道:“有《天香庆节》、《会蟾宫》、《丹桂飘香》。”此时,咸丰尚未料到自己的生命已经维持不到中秋之夜赏月观剧了。

金墓杂剧专雕
六月初九日是奕詝31岁寿诞,原已传旨“烟波致爽传膳,伺候戏,里外查着唱,要寻常轴子、杂戏,共十八刻”,即准备不演什么大戏、寿戏,只由太监和外学艺人们穿插着唱些常演的折子戏,演上四个半小时。该日,又由金环传旨,“今日如意洲花唱,不要开团场,伺候几出小戏,不要时刻长了,即刻上去”。万寿节的繁文缛节大约已使咸丰帝疲惫不堪,连开团场(指开始的第一出戏和最后结束的一出戏)的庆典寿戏也取消了,实际上只简单演出了几出小戏。
七月上半月是咸丰生命的最后时刻,初一日至十五日,山庄里唱戏十一天。除皇后钮祜禄氏生日(七月十二日)在福寿园三层大戏台清音阁外,其余花唱演出都在如意洲延薰山馆东的“浮片玉”(即一片云)戏台。每天都是下午开戏,几乎全部由咸丰十年召进宫的民间艺人汪竹仙、费瑞生、陈金桂、黄春全等担纲主演。昇平署日记档记载,太监们除十四日一天写着赏银一两,钱一吊五百文外,此外均注明无赏。恩赏日记档则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每天演出的时辰、剧目、外学艺人人名和他们所得到的赏银,艺人们每次戏后每名大都得到五钱、一两,最多一两五钱银子。初七日演出《群英会》等戏后,武丑陈九儿一次得到五两赏银,为在热河唱戏的最高等级。
演出多为外间伶人带进的新戏,而宫中七夕照例演出的《仕女乞巧》,十五日中元节所演的《佛旨度魔》等都没有演。咸丰帝显然对外间艺人新近演出的乱弹腔剧目更有兴趣,这对于日后慈禧看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这半个月的档上案常记有“先唱头三出打住”、“酉初五分打住”之类的文字,估计咸丰身体已经愈加虚弱,无法坚持连续看戏几个小时。如意洲演戏时,对面的一片云楼里休息很是方便,可随时传伶人停止或重新开演。
七月十五日,咸丰帝看了人生中最后一场戏。如意洲从未初三刻(下午1:45)开始花唱,他传旨“先唱头四出,《蓬山增寿》、《琴挑》、《借饷》、《查关》”,然后连唱《白水滩》连出。申正三分(4:03)打住。休息了二十多分钟,申正二刻(4:30)上唱《凤凰山》。酉正三刻十分(6:55)戏毕。金环交下来给阿金等十四名伶人每名各银一两;又有进喜交下给连环阵之人银二十两。
十七日档案上记道:“寅时(凌晨4:00),大爷封为皇太子。万岁爷升遐。敬事房传摘缨子。”其间只有一天山庄没有演戏,戏曲伴随咸丰帝走到了人生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