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

远方的家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被设计成不停自转的轮形空间站,通过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重力,使人类得以在空间站内“脚踏实地”地生活,就如同在地球上一样。但在现有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整流罩造型的约束下,轮形空间站无法通过一次发射完成,也无法通过多次发射组装,再加上其本身结构的不稳定性,注定了它始终只能以科幻形式存在的命运。我们远方的家在哪?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在官方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关于载人航天工程的未来规划有这样一段表述:“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夯实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基础。”此外,面对更遥远的家园,白皮书同样指明了方向:“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在不远的将来,这些距离地球几亿千米甚至更远的“家园”也在向我们招手。

对于人类而言,广袤、迷人的太空是极其危险的。真空无氧环境、极端温度、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和空间碎片等都是人类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好在现在我们有了中国空间站,它是人类适应太空生活的训练场,为我们在太空中提供了保障生命的屏障和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此外,“天宫”还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前哨站”。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人类不断抵达新的疆域,将居住地拓展到地球以外,中国空间站的角色将慢慢变成抵达遥远深空的中转站。我们可以以此为平台,将航天器以更小的代价发射,也可以由此迈向下一颗行星表面,前往太阳系及太阳系之外更遥远的地方。无论怎样,自“天宫”筑梦太空之日起,你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