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常用函数
1.input()函数
在案例2-1中第二行代码就使用了一个input()函数从控制台获得用户输入,无论用户在控制台输入什么内容,input()函数都以字符串类型返回结果。一般将input()函数的返回结果赋给一个变量。例如案例2-1中的代码:
t=input('请输入带符号的温度值:')
这句代码就是利用input()函数获取用户输入的内容,将获取到的内容作为字符串赋值给变量t。从这个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input()函数的使用规则。
input()函数括号中引号内的文字是一些提示性文字,如果无须提示,则可省略。使用方法:
变量名=input(<'提示字符'>)
注意:无论用户在控制台输入的是数字还是字符,input()函数统一按照字符串类型返回。如输入12.34,得到的是字符串"12.34"。如果想得到数值型,可用eval()函数进行转换。
2.eval()函数
eval(<字符串>)函数是Python语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函数,它能够以Python表达式的方式解释并执行字符串,得到的结果将去掉字符串的引号。
案例2-1中的c=((eval(t[:-1])-32)/1.8)就用到了eval()函数,就是将字符串数值的双引号去掉,使得数据类型变成数值型。简单来说,eval(<字符串>)函数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字符串转换成Python语句,并执行该语句。
使用eval()函数处理字符串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如果函数中的字符串是字母组合,如eval('Hello'),去掉引号,得到的Hello将作为一个变量,由于之前并未定义这个变量,将会导致程序报错。故eval()函数中的字符串最好是纯数字型的。如eval('12.3')的结果就是得到数字12.3。但如果输入的字符串是由双引号和单引号共同包含的,如eval("Hello"),由eval()函数去掉最外层的单引号后,内部还有一个双引号,得到"Hello",程序可以将它解释为字符串。
如果用户想要同时输入数值(小数或负数),并将数值用于计算,则需要将eval()函数与input()函数结合。如果同时输入两个数值并将其赋值给两个变量,注意输入时要将数字以英文逗号隔开。如:
Python语法允许在表达式内部标记之间增加空格,这些多余的空格将被解释器去掉,如:
每个标记之间均有空格,Python在执行这个语句时,会把空格过滤掉,形成c=((eval(t[:-1])-32)/1.8)。
适当地增加空格是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但是不强制要求。
注意:在增加空格时,一定不能改变与缩进相关的空格数量,也不能在变量命名的中间增加空格。
3.print()函数
print()函数是Python程序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函数,它用于将信息输出到控制台,即在控制台窗口打印信息。下面介绍一下它的几种基本用法。
①直接输出字符串:将要输出的字符串或变量直接放在print()函数中。如下:
②格式化输出:print()函数可以将变量与字符串组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出组合后的字符串。常用的组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照C语言的%,另一种是与字符串函数format()结合。如案例2-1中的“print('转换后的温度是{:.2f}F'.format(f))”。
③不换行输出:print()函数在输出内容到控制台后会自动换行,因为print()函数在打印字符串时还会打印结束标志,即换行符“\n”,光标会自动出现在输出信息的下一行。想要控制输出时不换行,可以使用参数end=''来修改结束标志。
运行结果如下:两次输出信息在同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