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生罢课
太尉李固、大鸿胪杜乔和别的几位大臣联名上书,请大将军梁冀立清河王刘蒜。梁冀和梁太后可另有打算。他们已经看中了一个小白脸,就是蠡吾侯(蠡lí)刘志。汉顺帝出殡的时候,刘志才十三岁,他也来送殡。梁太后见他长得清秀,眼珠子黑白分明,想把自己的小妹妹许给他。因为在丧事期间,不便提亲,她就让刘志暂时回去。过了两年,刘志已经十五岁了。梁太后召他进宫,越看越中意。她正商议着这门亲事,汉质帝吃了饼,中毒死了。梁太后和梁冀既然决定把他们的妹妹嫁给刘志,当然最好能立他为皇帝。没想到李固、杜乔等人一致要立清河王刘蒜,事情就不怎么顺手了。
那天晚上,梁冀正在为难的时候,中常侍曹腾等进来对他说:“听说清河王厉害得很哪!要是他即了位,大将军您可别见气,我看大将军一家全保不住。我说,大将军,您不如拿定主意,立蠡吾侯,可以永远保住富贵。”梁冀皱着眉头子,结结巴巴地说:“唉,公卿大臣都不不不同意,恐怕不不不好办。”曹腾说:“兵权在大将军手里,您出的令,谁敢反对。”梁冀点了点头,说:“好!就就就这么办吧。”
第二天,梁冀召集了公卿大臣商议立新君的事。他端着肩膀,突着嘴,两眼直瞪,来势汹汹地大声宣布,说:“立……立……立蠡吾侯!”朝廷上除了李固、杜乔等几个大臣以外,全都是应声虫。他们一齐说:“大将军的主意错不了。”李固和杜乔起来反对。梁冀吆喝一声,说:“退……退朝!”
李固还想立清河王刘蒜。他写信给梁冀,说了一大篇道理。梁冀看了,把信扔在地下,请梁太后拿主意。梁太后下了一道诏书,把李固免了职,让杜乔代替他为太尉。十五岁的小孩子刘志即位,就是汉桓帝。梁太后替他临朝,梁冀替他掌权。
汉桓帝全靠着梁家做了皇帝,自然一切全听他们的。转过了年,才算是汉桓帝元年(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八月里,汉桓帝娶梁太后的小妹妹为媳妇儿。姐儿俩就这么分成两辈,一个叫梁太后,一个叫梁皇后。为了这一回的婚礼,太尉杜乔又得罪了梁冀。原来梁冀要动用国库,拿最阔气的聘礼去迎接他妹妹。杜乔不答应。他说不能破坏规矩。梁冀嘴里说不过他,心里可把他恨透了。刚巧洛阳发生了地震,朝廷上一班马屁鬼就说京师地震,罪在太尉。梁太后就把太尉杜乔免了职。李固、杜乔全丢了官。
就在这个时候,甘陵人刘文和南郡人刘鲔要立刘蒜。他们说清河王刘蒜是真命天子。他们打算借着刘蒜立大功,就拿着刀威胁着清河相谢嵩,说:“我们立清河王为天子,有你的好处。你要是不同意,那我们可就对不起你了。”谢嵩责备他们不该造反,他们就把谢嵩杀了。清河王刘蒜听说有人威胁谢嵩,立刻吩咐王宫里的卫兵去救。刘文等抵敌不住,当时就给逮住了。卫兵把刘文、刘鲔押到清河王刘蒜面前,刘蒜把他们都杀了。他把这件事向朝廷报告。汉桓帝长得漂亮,他可是“聪明面孔笨肚肠”,听信宦官的话,把清河王刘蒜加个罪名,降了一级,改封为侯。刘蒜气愤不过,喝了毒药自杀了。梁冀趁着这个机会,要消灭李固和杜乔。他认为这两个人虽然都免了职,可是他们仍然是士族豪强的首领。他就说李固、杜乔和刘文、刘鲔是同党,请太后把他们交给廷尉。梁太后怕出事,不准梁冀逮捕杜乔。梁冀出来,赶紧先把李固下了监狱。
李固的门生王调、赵承等几十个人自己上了刑具,一齐到宫门请愿,要求释放李固。梁太后怕他们把事情闹大,就把李固放了。李固一出了监狱,京城里家家户户都上街庆贺。大街小巷挤满了人,欢欢蹦蹦地喊着:“万岁!”梁冀一想,“这可了不得!”他去见梁太后,对她说:“李固收买人心。咱们将来准吃他的亏,不如趁早把他拿来办罪。”梁太后还没答应,梁冀就自作主张传出命令来,再把李固下了监狱。李固不愿意再一次受到折磨,就在监狱里写了一封绝命书,自杀了。
梁冀逼死了李固,又派人去告诉杜乔及早自杀,免得牵累到妻子、儿女。第二天他又派人到杜家去探听,可没听到哭声。梁冀见过了梁太后,把杜乔下了监狱。杜乔也给逼死了。
汉桓帝即位第一年就杀害了这两个出名的大臣,外面沸沸扬扬地都怪着梁太后,她心里也挺不踏实。公元150年(和平元年)正月,梁太后身子不舒服。她下了一道诏书,大赦天下,又把朝政归还给汉桓帝。过了一个月,她死了。梁太后一死,朝廷大权在名义上由汉桓帝掌管,实际上反倒落在梁冀一个人手里。梁冀前后受封,一共三万户,儿子也都受了封。谁有他那么威风呢?
梁冀为了自己的享受,大兴土木,盖了不少高楼大厦,又圈了几十里地作为梁家的花园。花园里面有河流和假山,亭、台、楼、阁应有尽有。这还不算。他又在河南城西开辟了一个极大的园林,接连不断有几十里地。梁冀喜欢小白兔。他命令各地交纳兔子,烙上记号。谁要是伤害这种兔子就有死罪。有个西域人不知道这个禁令,偶然打死了一只兔子。为了这件案子,牵牵连连地杀了十多个人。梁冀仗着皇家的势力,还向外国征求各种特产和贵重的物品。他在京师里曾经接待了不少西域商人。
他把良家子女抓来作为奴婢。这种奴婢称为“自卖人”,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自愿卖给梁家的。他还派人去调查有钱的人家,把财主抓来,随便给他一个罪名,叫他拿出钱来赎罪,稍不满意,就定死罪。有个扶风人孙奋,很有钱财,他可是“瓷公鸡,一毛不拔”的看财奴。梁冀送给他一匹马,向他借钱五千万缗。孙奋哪儿舍得。后来他实在逼得没有办法,一咬牙,给了他三千万缗。梁冀一看,短了两千万缗,冒了火儿。他吩咐当地的官府把孙奋和他兄弟都抓来,说他们的母亲是将军府里逃出来的丫头,被她盗去十斛珍珠、一千斤紫金,都应该追还。孙奋哥儿俩不肯承认,就活活地被官府打死,家产没收,一共值一亿七千多万缗。官府也有好处,一大半送给了梁冀,算是追还珍珠和紫金的。
梁冀这么无法无天地闹着,汉桓帝是管不着他的。公元151年(元嘉元年)元旦,大臣们向汉桓帝拜年。大将军梁冀带着宝剑大摇大摆地走上朝堂里来。成都人张陵是当时的尚书,他吆喝一声,吩咐羽林军夺去梁冀的宝剑。梁冀没提防这一着,只好慌里慌张地趴在地下承认错误。张陵大声地说:“梁冀目无皇上,应当交给廷尉办罪!”汉桓帝连忙替梁冀解围,罚他一年的俸禄。梁冀只好拜了拜,退出去了。他对张陵有点害怕,倒也不敢去惹他。
新年刚过去,接着就是刮大风,大树都给连根拔起来。夏天大旱,有些地方又有饿死人的事。第二年,京师发生了两次地震。第三年(公元153年,汉桓帝即位第七年),黄河发大水,冀州一带,河堤决了口,老百姓来不及逃的,都给淹死。没淹死的,有几十万户流离失所。当地的官府不但不管,还净贪污勒索,难民越来越多。梁冀不敢惹张陵,就派另一个跟他过不去的人去做冀州刺史。那个人是南阳人朱穆,也是个硬汉。
朱穆才渡过河,那些贪官污吏已经吓坏了,他们害怕朱穆查办他们,当时就有四十多人扔了官印,逃走了。朱穆一到,果然,查办起来,铁面无私。那些贪污的官吏一个也逃不出他手去,有的自杀了事,有的死在监狱里。老百姓早已把他们恨透了。大伙儿都说:“天有眼睛,来了朱刺史。”
就在这个时候,宦官赵忠的父亲死了。赵忠回到安平本乡去办丧事,出殡的排场不用说多么阔气了。他大胆地违反了当时的制度,像埋葬皇上那样地在他父亲的棺材里放着玉匣,这就引起了议论,可是赵忠的势力多么大啊,谁也不敢出来反对。等到赵忠一走,就有人向朱穆告发。安平是属冀州管的。冀州刺史朱穆就派郡吏仔细调查。郡吏知道朱穆的厉害,不敢马虎。他们调查以后,确实有了把握,就刨开坟头,劈开棺材。里面果然有玉匣。当时就把赵忠的家属下了监狱。
赵忠得到了这个消息,不但不肯认错,反倒气得双脚乱跳。他跑到汉桓帝跟前哭诉,说朱穆刨他父亲的坟,还无法无天地逮捕了他的家属。大将军梁冀本来讨厌朱穆,也从旁加枝添叶地给朱穆说坏话。汉桓帝给他们俩这么那么一说,眼珠子往上一翻,算是生了气。他立刻派使者把朱穆逮回来,交给廷尉,罚他去做工匠。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整个洛阳城纷纷地议论起来,当时就有好几千太学生出来打抱不平。他们对于外戚、宦官,早已恨得咬牙切齿,现在宦官赵忠犯了国法,外戚梁冀还帮他陷害忠良,大伙儿嚷着要去救援朱穆。他们就决定罢课,公推太学生刘陶带头,写了一封公信,好几千人一齐到了宫门前表示抗议。刘陶把那封公信递进去,要求释放朱穆,不然的话,他们愿意全体关在监狱里,为的是不让忠臣蒙冤受屈。
汉桓帝看了这封公信,翻了翻白眼,只好把朱穆赦了,让他回到本乡南阳去。太学生救出了朱穆,还不肯就此不管国家大事,他们准备再上书,向汉桓帝推荐人才。
国学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出现于西周时期。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师长安设立了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太学零落。当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便先兴文教。至汉质帝时,太学生已有三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