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山海经》恐非一时、一人所作,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辑成书,晋郭璞为之注。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与《海内经》一卷。其中,《山经》又名《五臧山经》,内容可溯至夏代,为《山海经》最原始之构成。

《山海经》始于记载中原一带之山川河流,终于东、南、西、北四海之隅,勾勒出当时九州幅员地理之状。书中多记载异兽妖怪、方术祀礼,《汉书·艺文志》最初将其归于数术之形法类。“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目的是为了通过自然之理数,“求其声气贵贱吉凶”。《山海经》中的异兽与方术是为中国神话之源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为人熟知的故事,都可在其中寻到原型。

《山海经》辑录者刘向、刘歆为西汉经学、目录学家,注者郭璞则为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方术士,喜庄生之谈,亦善写游仙诗。刘向、歆二人辑录之严谨,结合郭璞诠释之浅近,使《山海经》这本“怪”书变得亲切、活泼。所谓“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

本书以南宋淳熙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清光绪十二年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涵芬楼影印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刻本吴任臣《山海经广注》。诸本或有存疑待商榷之处,均从底本,另于文中加注说明。

本版收录白话全译《山海经》,主要参考郭璞《山海经传》、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兼取王崇庆、王念孙、何焯、汪绂、毕沅等前人考据。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意义不明又无旁证可求之处,仍存其疑,不做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