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经之首

北山经之首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音逢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1]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造字音皮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同鳝,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2],其名曰音欢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彩而赤文,名曰鵸䳜音漪余,是自为牝牡音聘母,食之不音居[3]。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音比湖之水,其中多音由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音瞧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音庸[4]。有兽焉,其状如音桓[5]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音习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音凡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音国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音屈。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音初、柏,其草多韭、音谢,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通兔首麋身,其音如同嗥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音采[6],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音子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7]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音饿,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音兹[8],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音交,其鸣自呼,食之已风[9]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同咤[10],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音夜,食之已音艾[11]痛,可以已音斥[12]。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音叫[13],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音悚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14]音拓[15]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音轰之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尸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音轧愈,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音沛䰽之鱼,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音怀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音藻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造字音辉,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音益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16],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同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音夭。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1]芘:疑为“茈”。

[2]错:甲错。

[3]疽:恶疮。

[4]痈:皮肤化脓。

[5]貆:郭璞云,音丸。

[6]䐆:大腹。

[7]题:额头。

[8]訾:一说音租。

[9]风:癫狂。

[10]吒:怒吼。

[11]嗌:喉咙。

[12]痸:痴呆病。

[13]訆:人叫声。

[14]鼓:敲击。

[15]柝:打更用的梆子。

[16]肥遗:《西山经》之太华山有肥造字,郭璞以为两者同名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