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十二经

中次十二经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1]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音桂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音酸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䓖。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2]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楠、荆、芑、竹、箭、䉋、音俊,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造字音己、就[3]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音诡,是可以御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藇、造字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音掩[4]、楮,其兽多麢、麝。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5]、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又东南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音机,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6],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彩惠[7]之。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弋矛之所发也,刀音杀[8]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1]扶竹:即扶老竹。

[2]载:一说通“戴”。

[3]就:郭璞云,就,雕也。

[4]檿:山桑也。

[5]冷石:一说为“泠石”。

[6]肆瘗:祭后埋牲、玉于山中。

[7]惠:饰。

[8]铩: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