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七经
中次七经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1]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2]。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3]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4],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5],赤若丹火,善詈[6]。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7]。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方茎而葵状,服者不㖶[8]。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
[9]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叶状如榆,方茎而苍伤[10],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11],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12]。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鱼,黑文,其状如鮒,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䲢鱼,状如鳜,居逵[13],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14]。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䱱鱼,状如盩蜼[15]而长距,足白而对[16],食者无蛊[17]疾,可以御兵。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白华黑实,泽如
蘡薁,其名曰䔄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者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
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18]。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没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没。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没。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㻬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19]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
[20],服之不夭[21],可以为腹疾。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1]帝台:神人名。
[2]簳:箭杆。
[3]觞:置酒宴请。
[4]其叶胥成:郭璞云,言叶相重也。
[5]逐:郭璞云,即“豚”字。
[6]詈:责骂。
[7]字:生育。
[8]㖶:噎。
[9]
:一说或为“苦”。
[10]伤:刺。
[11]厥:逆气病。
[12]不霆:不畏雷霆。
[13]逵:郭璞云,逵,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14]瘘:颈部生疮。
[15]盩蜼:猴类。
[16]对:相向。
[17]蛊:疑心。
[18]不愚:郭璞云,言益人智。
[19]騩:郭璞云,音归。
[20]
:一说作“䓳”,音很。
[21]不夭:郭璞云,言益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