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次三经

北次三经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音辉,善音旋[1],其鸣自叫。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音奔,是善惊,其鸣自音嚣[2]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音决決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音啼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音屈居,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3]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音肩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音绳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造字音肾,其状如勾音渠[4],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音陷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5]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音连[6]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同薯蓣,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7]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音晓。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造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造字音姑习,食之不音叫[8]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音恭水出焉,南注于虖池音呼佗[9]。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音页利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音剧如之山,无草木,有金、玉。音其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音逡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音釜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音因[10]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音旬,其草多芍药、芎䓖音匈穷音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音户音猛[11]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音索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音底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音雷[12]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池。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注于虖池。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音栋䍶,其鸣自訆。虖池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音楼水。音亦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13]金、玉。音或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池。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池。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池。其木多棕,其草多条。音寇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造字音姜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音祈山。音盘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驼,其鸟多音留。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14]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音元,其鸣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15]在尾上,其名曰罴。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音纯于毋逢之山。北望鸡[16]号之山,其风如音戾[17]。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18]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19]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1]还:盘旋舞蹈。

[2]詨:呼唤。

[3]寓:一说健忘。

[4]勾瞿:斗,一作“句瞿”。

[5]呕:吐。

[6]㶌:郭璞云,音辇。

[7]恐:郭璞云,或曰食之不醉。

[8]灂:眼昏。

[9]虖池:或当作“虖沱”,池同“沱”。

[10]堙:填。

[11]黾:蛙类。

[12]礨:大石貌,或为石名。

[13]藏:一说藏古字作“臧”,善也。

[14]杀人:中毒身亡。

[15]川:疑为“州”字之误。州,窍。

[16]鸡:疑作“惟”。

[17]䬅:郭璞云,䬅,急风貌也。或云,飘风也。

[18]茝:香草。

[19]不火食:食未经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