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肚蛋丝羹
鱼肚蛋丝羹
中国有古代四大发明,对于现代生活来说好像都没什么实用价值。
中国另有四大发明,与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粥粉面饭”。中国以前是个农耕国家,南稻北麦,做出来的粥粉面饭,是最基本的东西,至于水饺、馄饨、烧卖、叉烧酥、粢毛团,那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东西了。
一楼一楼上去,到最高一楼,中国人还有四大发明,谓之鲍翅参肚,据说都是大补之物。但又有一个附带的“医嘱”,说这些东西定要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方显奇效,难得吃一回是没有用的。
太有道理了,天天吃得起鲍翅参肚的人,根本不可能蛋白质摄入不够质量不高,也不可能生了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这样的人,只会营养过剩,就算生起病来,也是“富贵病”,显然是“补得有效”了。
肚,就是鱼肚,实际上就是鱼泡泡,学名为“鳔”。大鱼晒干的鱼肚,粤人潮汕人极其推崇,简直到了“包治百病”的地步,前提自然也是要“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此物价格不菲,好的上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都有。
有很多中餐馆,特别是在美国的中餐馆和香港的低档食府,售卖一种叫做“鱼肚羹”或者“鱼肚汤”的东西,让不舍得天天月月年年吃的朋友过个瘾。
与粉丝冒充粉翅不同,这种鱼肚是真的鱼的真的鳔,只是干制的工艺与卖到天价的不一样。
卖得贵的,是晒干的,用很大的鱼鳔晒干,要缩水很多,这种鱼肚就是常被称作“花胶”的上等货。而俗称的鱼肚呢,是用低档鱼的鱼鳔油炸脱水的,鱼肚一经高温,就会胀大,看着很大的一个,当中全是空洞。这个道理就和猪皮是一样的,为了防止砧板裂开,我们会在砧板的周围钉上一圈新鲜的猪皮,等猪皮变干,就好似一圈箍紧紧地包住了砧板,也就不会裂了。你再看猪皮,变得很薄很硬,这就是自然干燥后的结果。还有一种我们做肉皮汤的猪皮,是用新鲜猪皮油炸或盐烘而成的,很肥很厚的一块,就是受热发胀而成的。
花胶和鱼肚,一个是把东西做小,一个是把东西做大,做小的东西比做大的东西还大,可想原来的样子要有多大,这也就是为何花胶身价百倍的道理。
用油发的鱼肚冒充俗称花胶的鱼肚,自然就是为了骗骗洋盘罢了,这道理其实和海蟹手拆肉做蟹粉小笼一样,只是为了让“穷人”们吃上而已。
东西便宜,却不见得不好吃,草头卖到廿块一斤很好吃,霜打的矮脚菜再贵也不过五块钱,同样很好吃,所以大家不要以价格来衡量东西的好吃与否。
前几天有北京和上海的餐厅公关吵起来,说是人均三千还没吃到好吃的。要知道,好吃和好味,很多时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个价,只是让我们知道开一家高价餐厅要接待多少白吃白喝的公关、媒体、新锐美食作家,不过人家也不白吃你的,你没上米其林的榜,我给你上我的榜,我的榜还不选米其林有星的店。什么?你的店上了米其林上海榜?那没关系,我让你北京店上我的榜。
你没拿到奥斯卡没关系,你请我吃饭,我们村电影节影后就是你。
说回鱼肚,鱼肚不贵,但好吃,美国的大鱼多,洋人又不懂吃鱼鳔,于是华人做成了油发鱼肚在华人超市里卖,价格很便宜。这玩意和花胶的实沉不同,它是中空的,一大包也没多少分量。买的时候挑硬的白的买,如果可以闻,要闻上去不腥不臭没有异味的才好。
这种鱼肚,是卷曲的,很大的一块,花胶则是平整的。只要一块,就够一家吃了,放在清水中浸泡,三四个小时的样子。
浸泡好的鱼肚,变软了,但是依然有弹性,还有点点“软硬劲”,用刀切成丝,大约一根筷子的粗细。
然后很简单,找个锅,把鱼肚丝放入,放水盖过,再放一块拍碎的姜和一个葱结,就是几根葱打成的结啦。
再加料酒,开水烧,待水沸之后,用中大火再煮它个一刻钟的样子。
煮鱼肚的时候,将一个鸡蛋打成蛋液备用,要事先放入料酒和细盐。再拿一只碗,放点生粉,加点冷水,搅拌均匀,待用。
然后就很容易了,把鱼肚拿出来,弃去葱姜,用温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上鸡汤,大约一倍的体积。美国有现成的鸡汤罐头,国内现在也有史云生,用起来都很方便。
加盐,别忘了加盐,但别忘了“宁淡勿咸”。
把汤烧开,加盐,将水淀粉搅拌均匀,分几次倒入锅中,是为勾芡,老法写作“勾纤”,上海人叫做“着腻”。
着腻很有讲究,不能薄,太薄了鱼肚全都沉在下面,也不能太厚,吃上去像糨糊像胡辣汤就不对了。虽然前文说是“分几次”入芡,但实际上要求是“连续地分次”,经验足的话最好一气呵成,因为水淀粉煮得时间长会稀化,又变得不稠了。
到底厚薄如何?是汤是羹不是糊,以鱼肚丝刚不沉底为最佳,要用调羹舀基本不黏却有挂勺为准,鱼肚则是均匀地分布在垂直的汤羹的各个水平面上。
煮沸,关火,把蛋液倒入;同时用个勺子快速地打圈,蛋就成丝而不是蛋花了。网络上关于“如何做出完美蛋花汤”的探讨可谓汗牛充栋,而实际上网友讨论的是“蛋丝汤”而非“蛋花汤”,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勾芡,而且要勾到有意无意之间,很多时候,这种小细节是最难的。
Serve,可以端上桌了,配一碟大红浙醋最佳,用葱姜加料酒煮过的鱼肚一点都不腥,配红醋也就为了解解“心疑”罢了,爱加醋的自己加,爱吃农家榜单的自去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附:该羹还有高级版的做法,即只用鸡蛋清而非全蛋,成品雪白一片,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