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美新春卷
仿美新春卷
这是家很神奇的店,虽然它的名字是“美新点心店”,但只要是上海人,都叫它“美新汤团店”,就像没有上海人把南京路上那幢著名的大楼称作“市百一店”一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叫它“中百公司”。
我一度把“美新”与“美心”搞混,对的,上海也有“美心”,应该还是香港美心的前身,只是上海人不争气,把上海美心越开越差,终于趁着大造地铁的春风,把个好好的美心开到了关门大吉,倒也省却了我搞错之虞。
美新,是家小店,在威海路陕西路的转角上,每到春节,小小年夜小年夜大年夜,他们就不营业了,在店中码起了长桌,供人凭票领取八宝饭、年糕、汤团等年货,八宝饭之类并不是该店平时售卖的东西,至于这个“票”也从不见他们预售,可每年的春节都有这么一出,神奇得很,我一直很好奇这些顾客、这些票以及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
美新的特产是汤团,肉汤团一份四只,黑洋酥的小一点,一份八只;每到元宵节的时候,他们又不营业了,所有的人一起包汤团外卖,那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平时,他们也天天包汤团,店中一隅有个玻璃隔着的明档,经常坐着三四个妇女穿着白大褂包汤团,她们动作飞快,每人每天都能包上上千个。
一份汤团堂吃才几块钱,在上海手工并不是值钱的东西,在一个有三千万人口且平均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城市,手工也不应该是个太值钱的事物,除了鼎泰丰敢把小笼卖到几十块之外,哪样上海的小吃不是几块钱十来块的?又有哪样不是“手作”的呢?我一直说,在食物这个方面,在人口大国讨论“手作”没有什么意义,你做老板的一个月才开人家两三千的工资,却要标榜我的产品个个都是纯手工的要卖个大价钱,那只能说明你这个老板不厚道,却不能表示你的东西就一定好吃。
大家注意了,“古法手作”与“东西好吃”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要被美食评论家们骗了,“古法手作”与“东西精贵”之间也没什么因果关系,手工作品的价值只与这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或者工资中位数有关系;“古法手作”只能保证成品上的差异,不同工人出品的东西有参差,就是同一个人也无法完全保证出品一致。
美新的春卷就是这样。美新的春卷一份四个,我喜欢点上两份,就是八个。知道“文玩核桃”的人可能听说过这么句话:“不怕大,不怕小,就怕不成对。”美心的春卷也是如此,一盆八个春卷,你绝对找不到两只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方有的扁有的圆还有的破,你想象一下吧,那可真是“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了。
美新的春卷是好吃的,但这和配方有关,与“手作”没什么关系,手作的结果就是个个都不一样。美新的春卷是全上海最好吃的,但千万不要配一碗大馄饨,他们的大馄饨也是手工制作,乃是全上海最难吃的。
去美新,最好十二点钟去,着实可以感受一下热闹的程度。你在一楼买了票,得上二楼,一批人坐着等东西,另一批人站着等位子,有些人已经吃上了,一旦有人站起来,立马有人坐下去;服务员穿梭在人群中,收票子,端食物,突然有人叫起来:“为什么我先来的还没有吃上?”
服务员问那人到底点的是什么,一眨眼的工夫,那人就吃上了。我一直在想,如果不买票子,直接到二楼找个位子坐上二十分钟后大吼一声,估计也能吃到东西,服务员才顾不过来谁到底买了什么东西呢,缺个啥就补上呗。
我要在加州在洛杉矶把这盘“热吹潽烫”的春卷复制出来。
春卷皮,有了春卷皮才能干别的。上海人做春卷都是买现成的春卷皮,一到过年,菜场就有春卷皮卖,现摊现卖,我以前曾经写过,就不再复述了。洛杉矶有华人超市,大多数都有春卷皮卖。要注意,洛杉矶华人超市的春卷皮有两大品类,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举大华为例,一种是放在豆制品那里,与馄饨皮在一个冷藏柜上,和馄饨皮同品牌同质地,这种春卷皮一看就很厚,感觉一切为四就是馄饨皮了。还有一种,是放在冷冻室的,也有数个品牌,是一种冻得硬硬的春卷皮,仔细看,是一叠很薄的皮子,这才是我们要找的。美国的春卷皮有大有小,我选用了一种新加坡出品的“第一家”品牌的方春卷皮,一包五百五十克共五十张,在上海一斤春卷皮超过四十张就是相当好的了,最近一斤都只有三十三四张了,你想,要变厚了多少?
这种方皮子,是七英寸半见方,不比上海的圆皮小,折算下来一斤四十五张,可见这种皮子要比上海的更薄。如果各位要做这道春卷,就买这种皮子,至于那些像馄饨皮子那么厚的皮子怎么用,我还不知道,等我研究好了再告诉大家。
对于买不到春卷皮的朋友,可以用八比七的比例以高筋面粉加水以及少许的盐,拌匀起劲后在铁板或厚平底锅上烙出春卷皮来,具体的步骤待我另文详述。
我们先来做馅,美新标准版是黄芽菜香菇肉丝的。黄芽菜在华人、日本人超市都有卖,质量也很好,挑包得紧实分量重的买。洋人超市也有大白菜卖,大多数是napa cabbage,较黄芽菜绿一点,叶片上的纹路很深很清晰,这种菜较黄芽菜硬一点点,也能用,没关系。
香菇,在大华和德成行都有干的卖,你不必买很贵的花菇,反正要切成丝且是包在里面的,普通的干香菇就可以了。用水浸发过夜。
肉,切肉丝的话用loin或tenderloin,是一种里脊肉,Farmer John或者Trader Joe’s的用下来都很好,这两个品牌的里脊都是单条包装的,我家中常备,随时可切肉丝肉片。
我们先来做春卷馅,黄芽菜肉丝春卷是上海人民最最喜闻乐见的,也是春节必吃的点心,家家户户都会做,但还是有点诀窍和说头的。
首先,把黄芽菜切丝,具体的方法是在根部横着切一刀,离根部一二公分的样子,去除老根,这时最外面的几面叶子就可以取下来了,取到拿不下来之后再横着切一刀,又可以拿下几片菜叶来,如此一直取到菜心露出来,小小的一个,尖尖的,菜心可以留着做开水白菜。把菜叶仔细洗干净,特别是最外面的几张,在朝里的那面有时会有泥沙,要注意。
把切下来的菜叶,凹面朝下放在砧板上,一片片以同一个方向码起来,摆整齐后横着切丝,大约小手指的宽度。四五张或五六张一叠,切完一叠再码一叠再切,切完的丝直接放在一个大锅中,一棵大白菜可以放满满的一锅,也不过做上一斤春卷皮子的量。
锅中已经有菜丝了,倒点油下去,如果你是先煸肉丝的,可以加入煸肉丝的油;开大火翻炒,等到声音起来,改成中小火,此时油已经翻匀了,不用管它了。
切肉丝。一条里脊是圆柱形的,正确的切法不是像切香肠那样切下一个个圆片然后再切丝,那种切法太麻烦了,你的锅上还烧着黄芽菜呢,要快速地三下五除二把肉丝切出来。
听我说,把里脊横放在砧板上,用左手压定,右手持刀,刀面卧平,从右侧底部入刀,批出一片长方形的肉片来,厚度大约是一到两个硬币的样子,把批出的肉片放在里脊的前方,然后再批下面的一片。如此,一眨眼的工夫,一条里脊就成了七八片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肉片,将它们每一片错开一点排起来,竖直了刀直接切丝,把厚度改成宽度就可以了。这样的方法不但快,且切出的肉丝长短是一样的,只是批肉片要点基本功,这反正是包在里面的馅,正好练练刀工。
切好的肉丝,加料酒,加盐,加淀粉,再加一点点水抓一抓,然后加油没过肉丝,用筷子搅拌均匀,要保证肉丝根根分开。
冷锅冷油滑肉丝,你就家里滑一点点肉丝,可别指望意气风发地用铁锅热锅冷油,保证你会手忙脚乱的。热锅冷油的锅,要比家里不知热多少;热锅冷油的油,也要比家中不知多多少;最最关键的,热锅冷油的肉丝,也要比炒黄芽菜肉丝的量多好几倍。在家里,用不粘锅,把拌好油的肉丝倒在锅中,然后点火,用最大的火,用筷子划散肉丝,待有声音起来,肉丝开始变色,改成中火继续划散,等到大多数肉丝变色,连油带肉丝倒在一个容器中,用油浸没,随用随取。有个别肉丝还是生的,没关系的,因为还有个二次加热的过程。
将香菇去根,切丝,香菇不用多,意思意思就可以,把香菇丝放到锅中与白菜一起煮,其间要稍事翻动。黄芽菜丝会出许多水,从一开始下锅到切完肉丝再滑油再切菇,十来分钟的样子,黄芽菜开始变软了,把肉丝加到黄芽菜中,比例大约是在体积上的一半。
改成大火翻炒,待黄芽菜彻底变软后加盐勾芡。盐,不要太多,太过则会掩盖黄芽菜的香甜;芡,是湿淀粉勾,不能太厚,厚了吃到嘴里一口糊,哪怕过厚了一点点,吃到嘴里都黏黏的,不清爽。
有人说,勾芡这么难,那就不勾呗,吃着不是更好?是的,吃着是更好,但馅子里的每一滴水,都会浸透春卷皮,继而穿破春卷皮,等到炸春卷的时候,就有得苦头吃了。
所以,黄芽菜肉丝馅的芡,是一定要勾绝对要勾的。取一个小碗,放淀粉加水拌匀,然后开大火,倒入三分之一的湿淀粉,用筷子快速搅拌馅料,如果锅中的汤汁依然可以流动,倒入剩下淀粉的三分之一,如此反复,直到汤汁不再流动为止。这样一来,所有的水分都被锁住在馅料里,不怕弄破春卷皮了。有些朋友的春卷一炸就破,原因就是没有勾芡或芡太薄。
关火了,撒一点点白胡椒粉,拌匀后把馅料装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盒中,随用随取。
然后是包春卷了,我们说“仿”,是指仿美新的味道,你不用刻意地把每个包得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
“第一家”的春卷皮是速冻的,包装上以图示标明使用前要解冻三刻钟,实际操作半个钟头的解冻时间也够了。解冻后的皮子是黏在一起的,要从角上掀起一点然后顺势揭起。记住,吃多少揭多少,不要一次都揭开。
可以包了,把春卷皮放在面前,我是面前放块砧板,在砧板上直接包的,朋友们拿个盆子拿厨房纸,都可以。速冻的春卷皮是方的,上下角垂直放,就是左右有两个角,上下有两个角。
目测把上下角之间分成三等份,在靠近下角的那个等分点上,横着放上一条馅芯,两个小指的粗细,三等份中两份的长短,你不必用尺去量,全靠目测。然后,把下角往上翻,包住馅心,再把左右两边向当中折起来,折的时候不要把边折成垂直的,那样往上翻的时候会散成梯形,现在要把两条边折成上面小下面大的形状,接着把包着的馅心一起往上卷成一卷,两边散开,正好变成平的。
最好是一个人包,一个人炸,包好一个就往油锅里放一个。还是用不粘锅吧,放点油,把油烧热后改用中火,炸所有的东西其实都不是太大的火,否则外面焦了里面还没有熟,炸东西要靠耐心的,其实大多数好吃的,都要靠耐心。
除非包得很紧,大多数情况下春卷是扁的,那么就分两面来炸,春卷放入油锅后不用急着翻面,待从边上看得出发黄的时候再翻,色面正好,等到两面都炸好,就可以搛出来盛盘了。
大多数过年的场景是一个人包一个人炸,其他几个人吃,所以不是一盘二十个炸好上桌的,而是边炸边吃,三个五个这样上桌的,春卷就是要吃个热吃个烫,要一口咬下去有股热气冒出来,才是最好的。象征着新的一年热火朝天,蒸蒸日上。
最后一句是我瞎掰的,吃东西就吃东西,哪来每样东西都有说头的?前几天看到一篇“上海人年夜饭必食”的文章,说是上海人年夜饭必有“塌窠菜”(原文作“塌棵菜”)乃是因为谐音“脱苦菜”之故。我想说的是:“朋友侬帮帮忙哦,侬以为上海人像
乡下头一样侪是苦人啊?年夜饭,又勿是忆苦思甜饭,脱侬个魂灵头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