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