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花妙笔,写刻骨深情——读傅天琳散文集《天琳风景》
用生花妙笔,写刻骨深情——读傅天琳散文集《天琳风景》
海清涓
2021年7月17日下午,聆听了“祝贺傅天琳新书《诗歌99首》暨创作60周年诗歌朗诵雅集”,抱着《傅天琳诗歌99》和《天琳风景》,我意犹未尽地离开了佳华·九九艺术长廊。
坐在回永川的车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傅天琳诗歌99》放进包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天琳风景》捧在手上。
天琳姐是著名诗人,是诗坛常青树,出过很多诗集,获过鲁迅文学奖、全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在诗坛享有盛誉,拥有众多粉丝。
我曾经买过天琳姐的《绿色的音符》《柠檬叶子》《傅天琳诗集》等诗集,很喜欢天琳姐优美纯粹的诗歌,最喜欢《柠檬黄了》《让我们回到三岁吧》《窦团山问》《月亮上站满诗人》《玻璃桥》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天琳风景》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人散文’丛书”(第二季)七本之一。诗人写散文属于跨界写作。第一次看到天琳姐的散文集,惊喜自然少不了。清逸别致的封面上,天琳姐灿烂的笑容、行云流水的行书,配上蓝灰色的书脊,柔软的鲜红色书签带,无一不散发着果实和浪花的气息。“四川资中人”,这五个竖排在封面下半部分最前端的字,亲切得让我情不自禁掏出手机拍起照来。我也是资中人,我也是一个住在重庆的资中人。
2016年春天,我在合川参加首届重庆晚报文学奖颁奖活动,天琳姐是颁奖嘉宾,我是获奖作者。我住1003,天琳姐住1005。有文友无意中说到我是资中人。天琳姐高兴地抓住我的手说,哎呀,涓,你是我的小老乡。天琳姐没有一点大诗人的架子,完全就是一个朴实的邻家大姐姐。于是,在称呼上,我把傅老师改成了天琳姐。
打开《天琳风景》,浏览目录,《鱼要回家》和《二姐》让我有一点小骄傲。因为这两篇散文在我的公众号上推送过。《鱼要回家》的点击量和打赏金还打破了这一公众号的历史纪录。
“海有多辽阔,三文鱼的泪就有多辽阔!海有多深,三文鱼的乡愁就有多深!”三文鱼悲壮地洄游,在天琳姐充满悲悯的文字中,产生了恒久的震撼力。不得不承认,诗人的散文,字里行间溢满诗意之美。
读到《记两次女性诗歌研讨会》,“但是在写作时我从未想过要努力创造或者捍卫一种什么主义,说直白点儿,我真的不懂什么叫女性主义”让我的心灵被撼动。我一下觉得75岁的天琳姐像个“70后”少妇,不,像个15岁的少女。准确地说,像初到农场那个涉世未深的、种柠檬树的天琳姐。准备翻下一页时,汽车不知趣地驶出了永川高速收费站,我第一次感觉重庆到永川的距离太近。把书签带放到32页,我轻轻地对自己说,还好,搭的顺风车,没有坐高铁,否则沉浸在作品中的我,就得坐过站了。
回到家,收拾好行李,我迫不及待地靠在床上捧起《天琳风景》。读32开,8个印张,15万字的《天琳风景》,我用了三个晚上加一个半小时。读《天琳风景》,我流泪了,坦白说,我是流着泪读完《天琳风景》的。读完《天琳风景》,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诗是散文的凝练,散文是诗的舒放。天琳姐的散文,语言朴素,画面清新,情怀厚重,充满人性的光芒,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无穷。
《天琳风景》分为上、下两卷,一共收录了37篇散文。上卷“诗歌笔记”收录了23篇散文,细述天琳姐从果园女工到著名诗人的奋斗历程。下卷“天琳风景”收录了14篇散文,真实地呈现了天琳姐从孩提到花信再到古稀的独特人生风景。
读《天琳风景》,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故乡,回到童年。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都印着天琳姐深深的足迹,都烙着天琳姐漫漫的诗路。毫不夸张地说,《天琳风景》是天琳姐用心用情用泪用血用爱,像春蚕吐丝那样,一个字一个字从岁月深处一点一点吐出来的。
“不厚不薄一本练习册,写满我十六岁到十八岁的诗。练习册的封面,印着‘红梅’两个字,还有几朵红梅花。”读《处女作诞生记》,很容易想到缙云山,想到缙云山上的柠檬,想到缙云山上的云,高远干净的云,神秘空灵的云。我突然觉得,天琳姐就是缙云山上空灵的一朵云,一朵被上天派到缙云山的最白最美的云。
“尽管她什么奖也没得过,她没有傅天琳的好运气,但是她一直在我的仰望中,她是写诗写得最好的那几位之一。”“左昡,比我女儿还小几岁的左昡,由衷感谢你!你培养了一个比你妈妈年纪还大的儿童文学新人。”“我们最惊讶的是老师不用草稿,天下竟然有不用草稿的,一次性成章!”读《诗人郑玲》《没有左昡就没有〈斑斑〉》《恩师聂云岚》,读到的是一个诗人的博大胸襟,一个诗人的感恩戴义。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天琳姐的心中才那么可爱和美好。
“我是一个挖了十九年土、种了十九年树的人,和树有特殊的情感。采风路上,见到各种不同的树,就像见到自己不同的人生际遇。”读《我与采风诗》,想起身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的天琳姐,不光自己到全国各地采风,还想方设法安排会员们出去采风。在石柱大风堡,天琳姐带着我们挥动纱巾,美成风中蝴蝶。在江津中坝岛,天琳姐和我们徜徉于千亩甘蔗林,甜似三岁女童。在江油中华洞天,天琳姐学着我们的样子端坐造浪池的蔚蓝之上,静如海的女儿。在邛崃大梁酒庄,天琳姐领着我们从一排排酒坛中缓缓走过,就像从千军万马中缓缓走过。每次采风,天琳姐的采风诗都写得又快又好。哇,不愧是重庆新诗学会的掌门人!我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天琳姐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除了书本的阅读,知识的积累,还要阅读山山水水,阅读大自然。”的确,艺术创作离不开采风,如果诗人作家不去实地采风,待在家中胡乱想象、闭门造车,怎么能够创作出接地气、有感染力的新时代作品?
《那年八岁》《寻找半枝莲》《白塔下》《我的亲人们》,我读一篇,哭一次。特别是《白塔下》,我更是读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们的家在天上,我们到人间注定要吃苦的。母亲柔柔地说。像是说给我们,又像是自言自语。”看似云淡风轻的几笔,却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落难闺秀,在白塔下独自养育三个年幼子女的艰辛。“而我的哥哥,是由我和弟弟抬着、拖着、歇着、撞着,一寸一寸投送到他的归宿地的。”那种无助,那种悲凉,让人难以想象,令人不忍卒读。沱江边,白塔下,泥巴湾,我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泥巴湾以前是偏僻落后的乡村,沱江二桥开通后,泥巴湾迎来蝶变,一个华丽转身,成了美丽乡村。也许,苦难深重的童年,是故乡泥巴湾赐给天琳姐的一笔财富。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作家)来说,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
《大姐》是初读。“大姐把自己变成母鸡,是在她十七岁那年。十七岁的大姐,文静漂亮,活泼天真,本应变成百灵或天鹅的。”大姐是老大,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父亲,她要帮着母亲把弟弟妹妹拉扯大。从读书到参加工作,天琳姐都是大姐的尾巴,长姐为母,平凡的大姐把这四个字崇高地诠释了一遍。《二姐》是重读。“解开军衣,我才看见那件沉重的钢背心,僵硬了本应柔软的二姐的腰肢。”二姐是上甘岭战场上勇敢的小歌手。在枪林弹雨中护理伤员,参加演出,超负荷劳动损坏了二姐花季的腰椎。巾帼不让须眉的二姐,是最美志愿军女战士。如果说二姐是沱江中游的花木兰,那么天琳姐就是长江上游的李清照。
《刚到农场》中那个体弱多病的小可怜果园女工,变成《小屋的故事》里为母则刚的坚强母亲,仿佛就在一眨眼之间。“和一对儿女睡一张床上,听孩子的梦话,闻孩子的体香,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我读到的是一个充满母性的天琳姐。夏夏和炜炜,这对乖巧懂事的小姐弟,就是天琳姐血中的血,就是天琳姐肉中的肉,就是融进天琳姐骨头里的无限希望。在天琳姐眼里,母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情愫,是人性中最高的光荣和骄傲,它是照耀性的、笼罩性的,它是没有理由的,不分国籍的,甚至是没有道理的。在泸州摘荔枝,我见到了天琳姐的夏夏和炜炜。端庄优雅的夏夏是外交官,俊朗帅气的炜炜在出版社工作,而且开车技术一流。拥有优秀儿女,成为诗坛女神,上天是公平的,给了左手家庭、右手诗歌的天琳姐最丰厚的回报。
《五十年后,再写一首,〈我们〉》:“我却真真被难住了,我说啥诗都有就是没有爱情诗。写爱太阳的算不算,不算;写爱山水的算不算,不算。”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永远充满童趣的天琳姐,蕙心兰质的天琳姐,冰魂素魄的天琳姐。《我也这样叫她:惠》:“只是惠的照片,实在好看,我爱美的天性不愿伤了这张好看的脸。我用纸将它们包好,夹进日记册里。”“天琳,你把我的照片放得这么好,你真好。”是的,天琳姐真好。一个真的好人,一个真的好女人,一个真的好诗人。宽容超过了宽容,善良超过了善良,天琳姐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居然和罗大哥的青梅竹马做起了朋友。对另一半的爱情充满同情和理解,把另一半的青梅竹马写得如此凄美动人,天琳姐应该是女诗人中的第一人吧。
“诗雨最爱蓝色,元元最爱红色。两姐妹性格差异和颜色一样,谁说得清其中的奥秘呢。”《人之初》《元元同志的惊人之语》让我读懂了,有一种爱,叫作隔代亲。为了照顾孙辈,天琳姐可以提前退休,天琳姐可以放下写了几十年的诗歌。带大儿女,又带孙辈,天琳姐无怨无悔地为子女辛苦操劳。原来,人生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风景。用一颗干净透明的诗心引导孩子,孩子想不出类拔萃都难。不信,请到天琳姐的朋友圈去,看看诗雨的超群舞技,看看元元的精湛画艺。
《〈99首〉后记》,我已经在《傅天琳诗歌99》里读了一遍,但是,它既然出现在《天琳风景》里,我当然得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转身进屋,毅然将已经选好的一百首删去一首,成九十九首。最好的那一首,仍未找到,它藏在自己最美的风景,最痛的山水中。”谦虚的天琳姐,低调的天琳姐,虔诚得完全不像一个写了60年诗歌的资深诗人。“一首诗的完成,必须有生命的参与,用眼泪和血液来写,让读者读到你的脉动和心跳。”天琳姐说,“在一首好诗所应具备的若干因素中,我首先崇尚一个字:真!”真,让天琳姐超越苦难,成了一名真诗人。感谢真,改变了天琳姐的生活;感谢真,改变了天琳姐的命运。
《天琳风景》取材真,书写真,情感真,是一篇真善美交织的自传体散文。从泥巴湾到崇庆,到重庆,到缙云山,到通远门,到更多更远的地方。那些如诗的风景,那些如画的风景,那些如云的风景,那些如水的风景,都是天琳姐最真最美的人生风景。
《天琳风景》,一部诗人的成长史诗。为亲人立传,为诗歌作证,天琳姐用手中的生花妙笔,写出了心底的刻骨深情。
合上《天琳风景》,我再一次,泪流满面,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