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人间巧艺夺天工”,说的是人的技艺胜过自然。

大自然为人类创造了不少可供直接利用的珍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和各种山珍海味等。可是,人类不愿守株待兔,等候大自然的恩赐,而是要创造,创造出大自然未曾有过的新物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国遗传育种学家鲍文奎教授等人,就是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代表人物。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其抗寒、抗旱、抗病和抗贫瘠的能力差。黑麦作为粮食作物,不如小麦好吃,产量也不如小麦,但它的抗寒、抗病和抗贫瘠的能力要比小麦强。

能否把小麦和黑麦的优点集中到一个个体呢?这是鲍文奎教授的大胆构想,鲍文奎教授为实现这一构想奋斗了一生。

我们知道,小麦是一个属于异源六倍体的物种(2n=6x=AABBDD=42),黑麦属于二倍体的物种(2n=2x=RR=14)。由于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如何克服这两个物种的杂交障碍,鲍文奎教授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小麦能否与黑麦杂交是由小麦的可杂交性基因决定的。如在含有可杂交性基因的小麦品种间进行杂交,就可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许多极易和黑麦进行杂交的新类型;用这些新类型做母本与黑麦进行杂交时,由于雌配子在遗传组成上各不相同,所以每得到一粒杂交种子,经染色体加倍后,就有可能成为小黑麦的一个新品系。鲍文奎教授创造了数千个这样的品系,在这些品系间进行适当的杂交组合,终于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其培育过程如下:

img58

这就是人工创造的自然界未曾有过的异源八倍体新物种——小黑麦。从外表看,小黑麦像普通小麦,但穗子和麦粒明显大于小麦;用小黑麦做出的馒头和面包比黑麦的好;小黑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双亲(小麦和黑麦);小黑麦的产量在高山、盐碱地区也显示出其优越性,比当地小麦增产30%~40%,比黑麦增产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