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章 导 论
(一)本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在西方,20世纪后半叶,语言学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即学界开始把注意力和焦点从描述、界定语言用法的规范法则转向研究和探讨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际应用方面来。于是所谓的专门用途英语(ESP)便与时俱进应运而生了。商务英语就源于这个时代的西方国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Hutchinson﹠Waters, 1987; Ellis﹠Johnson, 1994),它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步伐而诞生的一门特殊的应用语言学学科。目前,商务英语在中国正在成为一门包括语言和商务两个领域,理论基础涉及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
目前,国际上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机构,在中国已经有800多所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随着经济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定期举行主任联席会议和全国学术研讨会。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全英(双语)教学,努力使5%-10%的课程能用外语授课,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所有这些均突显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伴随着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三所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及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率先在外国语言文学下自主设立独立的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截至2010年9月全国已有15所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日趋完备,但对商务英语理论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因此,及时开展本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滞后的大背景下,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先进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及时总结和反思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全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务英语概念界定
近年,学界对高校商务英语概念进行了不断探讨,不同观点颇多,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现有主要学者及其观点的回顾与反思,认为商务英语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扩大化,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以ESP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正在趋于专业规范化和学位授予弹性化等发展势头之中。
近年来关于商务英语概念界定的论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商务英语归属语言学范畴,商务英语归属专门用途英语范畴,和商务英语归属交叉学科范畴。
一是商务英语归属语言学范畴。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区别,都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它并非一种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语言形式。例如:
1.商务英语不是对基础英语的一种创造和发挥,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是对英语语言的一种独到的态度和看法(Hutchinson﹠Waters,1987)。
2.英语并非一种独立的专门语言——它只不过是在英语中增加了一些专门术语。商务英语和文学英语享有同样的词汇,但许多词义和用法都完全不同而已(谭惠娟,1999)。
3.商务英语是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商务活动参与者为达到各自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言策略,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张佐成等,2002;杨伶俐,2003)。
4.商务英语不是一种特殊的英语,它不具备明显特殊的语法规则,只是普通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周一,2006)。
二是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这一概念和“商务英语属于语言学范畴”基本上是一致的,专门用途英语本身就被看作是一种应用语言学。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众多,例如:
1.商务英语应该归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必须从专门用途英语的总体范畴之内来看待,因为它和所有专门用途英语分享相同的特征,如需求分析和语料选择等(Hutchinson﹠Waters,1987;Ellis﹠Johnson,1994)。
2.商务英语可以看成是英语语言学、应用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门下的一个四级学科(林添湖,2004)。
3.2005年,李红在分析专门用途英语时提出,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多属于EGBP(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这种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之列,主要目的是在语言技能上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但其专业性不强。
4.同样,2006年,金晶华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其中,EGBP主要针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学习者,以商务为背景,在语言技能加上一般的商务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ESBP则主要是针对从事某一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设计的培训课程。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大都是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国内对商务英语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EGBP上面。
三是商务英语归属交叉学科范畴。这一概念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和商务管理学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在逐渐增多,例如: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张新红、李明(2002)撰文认为,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功能性变体,是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的综合,具有独特性。
2.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莫再树、张小勇等(2006)撰文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3.周晔昊(2006)同样撰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即ESP,但它的内涵已经被扩展到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如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和跨文化交际等等。
综合上述,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的结合体。商务知识是英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英语语言则是商务活动的工具和载体,两者相互影响和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相结合的交叉科学体系。因此,在我国,把商务英语视为一个在 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可能更加符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
伴随着商务英语独立学科的发展,商务英语研究正在成为一门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及方法,探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描述和解释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因素影响的新兴交叉学科。
本研究所主要探讨的是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发展与创新问题。
(三)商务英语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商务英语是公认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一是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双重性。商务英语培养目标,除强调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之外,也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即需要达到既培养语言能力又传授商务知识的双重目标。二是商务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用性。
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加强学生商业管理领域的专业英语实际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力求突出学有所用。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是,它并不着重对语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而是侧重学生掌握商务管理领域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运用专业语言和普通语言,扮演管理者角色,参与国际商业谈判等实用技能。
根据作者的研究与观察,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正在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将对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商务英语相关专业趋于规范化。虽然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迅猛,所培养人才能力出众,毕业生很抢手,但商务英语的独立学科和专业地位一直未被完全认可。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已经成功申报并获批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已获得教育部批复并开始招生。从此,商务英语已经成为外国语言文学下面一个新的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并列的独立二级学科。商务英语研究博士研究生也将于今后逐步申报完成。相关专业的规范化日益明显。
(2)商务英语相关学位授予趋于弹性化。由于在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精通英语语言(如在广东外语外语外贸大学“专八”过关率通常在90%以上),又熟练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有资格与商务英语学位同时获得或选择其一被授予“文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等,同样,对研究生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学位授予也应该仿照此办理。目前,已经有一些院校在实施“4+0”双学位制度,只要语言文学课程和某一商务管理课程同时完成所需要的学分,学生即可获得两个学位。这种具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位授予趋势才更加切合我国商务英语办学实际。
(3)商务英语教学目的趋于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交流日趋重要,跨文化交流能力将在国际商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不了解跨文化差异无疑将构成国际商务和跨国交流的壁垒。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商务英语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预见,良好的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将逐步成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4)商务英语概念和内涵趋于扩大化。在传统意义上,商务英语一般指狭义的商业谈判、进出口业务等对外商务所使用的英语,而目前在我国商务英语的概念已经扩大到更加广义的概念,已经涵盖了贸易、金融、投资、运输、财务、经济法、咨询、会览、国际合作、跨国管理等任何商务活动领域的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
(5)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已经从理论概念的纷争转向独立学科的专业规范化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评估机制建设以及各个专业方向内涵建设等实质性问题研究。
(四)本章小结
在我国,商务英语的概念和涵义已经逐步扩大化,办学实践已经多元化,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在ESP的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独立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更加符合其发展现状和客观实际。另外,在目前情况下,对商务英语概念的过多争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和接纳商务英语这一复合型交叉学科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客观现实,并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利用和应对商务英语专业规范化、学位授予弹性化、内涵扩大化等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截至2010年9月,全国已有15所高校获批开办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这一新型交叉科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模式的内涵研究,以为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套可以广泛参照实行的规范化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和评估机制体系。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