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商务英语的概念和涵义已经逐步扩大化,办学实践已经多元化,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在ESP的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独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更加符合其发展现状和客观实际。另外,在目前情况下,对商务英语概念的过多争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和接纳商务英语这一复合型交叉学科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客观现实,并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利用和应对商务英语专业规范化、学位授予弹性化、内涵扩大化等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甚至与ESP教学模式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区别性特色。如: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它不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独特性,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总体上语言类课程占70%左右,商科类课程占30%左右;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法具有独特性,全英或双语教学成为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具有特殊性,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主流等。

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内部系统应该包括:商务英语基础理论、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商务英语语言理论、商务英语习得理论、商务英语教育理论和商务英语文体论。外部系统应该包括哲学思维、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这三个方面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内部系统提供了理论论证的依据,为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的确立铺垫了系统框架。

在CIPP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有许多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首先,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学生主体、相关资源等都是课程建构中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它们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其次,英语基本能力、商务知识和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应成为课程建设的大模块,在英语基本能力基础上,应加大对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改变一定使用现实或原版教材等传统观念,英语占主导地教学,多倾听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大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要加大力度建设商务核心课程,如跨文化交际、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商法或商务惯例等课程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学知识、商务技能、人文素养比例掌握在40%、5%、50%、5%左右,另外,应加大商科知识和社会实践,各相关学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1)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青睐,其发展势头喜人,竞争优势显著,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它可能代表着一种未来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2)在商务英语商科课程全英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包括发放课程简介、举行专题讲座或说明会在内的各种手段,详细、系统地讲解和灌输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弄清楚什么是全英教学,自己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如何在大一、大二首先学好英语,如何在高年级学好商科课程,如何摆正英语学习和商科课程学习之间关系等;(3)在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中,应关注特定学科体系中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遵循课程的先后顺序开设商科课程,尽量避免出现“基础性课程开设在难度较大的专业化课程之后”的问题;(4)在全英教学教材建设和课堂语言选择方面,要尽量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并补充一些相关的汉语同类商科教材或案例,同时,开发国内高质量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办学理念,并做到在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使用英语语言讲解,而对教材中出现的疑难点或部分专业名词使用汉语进行辅助性解释;(5)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商科课程全英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重点培养和引进专业知识过硬和外语水平突出的复合型教师,但同时也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性地、适当地引进一些具有很强商科理论知识水平但外语水平较弱的老师来从事一些特定商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提高相关课程的讲授深度。

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证研究的结论认为:商务英语在全世界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完善的新兴交叉学科,而且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方兴未艾,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广外现行的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突显研究生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比较符合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各个专业方向之间不够贯通,商务类基础课程开设不够,学生与导师交流不充分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各个方向的选修课程打开贯通,使其互为通选课程;建议多举办商务类前沿讲座补充相关知识,鼓励研究生额外参加其他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商务类课程学习,自己抽时间补充相关商务知识;建议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与导师的沟通交流能力等。

主要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Ellis, M.﹠Johnson.C.Teaching Englis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Brieger, 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 [M].York: York Associates, 1997

4.Chambers, F.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J].ESP Journal, 1980 (1):25-33

5.Dudley-Evans,T﹠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6.Hughes, J.Business English: Why and when to do a course in general Business English [J].BBC English, 1995 (96): 9-10

7.Hutchinson, 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8.Jones, C.An integrated model for ESP syllabus design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1(10): 155-172

9.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J].Language Teaching, 1989 (22): 150-164

10.Munby, 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11.Robinson, 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M].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91

12.St John,﹠C.Johnson.From the Guest Editor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6,(15):1

13.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A].M.Tickoo (Ed.).ESP: State of the Art[C].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88: 1-13

14.Marschak, 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 1965

15.William H.Bergquist ﹠Steven R.Phillips, Components of an Effective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Vol.46, No.2.1975: 183

16.Jerry G.Gaff, Toward Faculty Renewal.Advances in Faculty,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5: 9

17.Alderson, J.C.,C.M.Clapham,﹠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8.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Skehen, P.“Progress in language testing: the 1990s”.In J.C.Alderson﹠B.North (eds.), Language Testing in the 1990s.Lon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 and the British Council, 1992

20.Wilkins, D.National Syllabu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1.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 1982

22.Daniel L.Stifflebeam.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M], Presented at the 200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Oregon Program Evaluators Network( OPEN), Portland ,Oregon, 2003

23.Hutchinson, 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4.Madausand F,Stufflebeam D L.Evaluation Models.Kluwer Nihoff Publishing,1985

25.Wang Xinxin.An Analysis of English Majors' Need in BE Course Design.Unpublished thesis submitt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2007

26.SEIB Catalog for New Enroll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http://www.gdufs.edu.cn,2008

27.莫再树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28.糗海花.交际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29.谷志忠.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6(3)

30.陈建平.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2004(5)

31.梁雪松等.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 2005(4)

32.胡送华.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3)

33.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6)

34.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及实践[J].外语教学,1997(2):3-33

35.戴炜栋.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谈, 1999(4):18

36.戴炜栋.在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J].外语界, 2005(2) : 8-11

37.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J].外语界,2000(2):8-11

38.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9.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 2006(6)

40.张佐成,王压彦.商务英语的界定[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6)

41.李红.商务英语的概念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5(7)

42.周一.刍议商务英语课程中矛盾的解决方案[J].文教资料, 2006

43.金晶华.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新特点[J].科教兴市, 2006(6)

44.胡松华.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3)

45.杨伶俐.商务英语的教学法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3(5)

46.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2)

47.顾泠沅,周卫.21 世纪的教师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 1999(6):6-11

48.梁中贤.美国外语教师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界, 2004(6)

49.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3)

50.路书红,张琳.试论当代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 2003(15) : 6-38

51.连榕.教师培训的核心: 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 2000(3)

52.徐论初,江来明.从国内外教师研究看我国教师教育国[J].教育探索, 2003(2)

5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5(3)

54.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5.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6)

56.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5(3)

57.贾琰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思考[C].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内部印发, 2006

58.廖国强.商务英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C].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59.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育, 2006 (3)

60.林添湖.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J].国际商务研究,2005 (2)

61.宋梅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

62.唐雷工作室.惊叹我国职业教育与美国职业教育的距离.http://tlstudio.net/pub/trade/viewpoint/2007a/6870.htm,2007-04-28

63.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 1997(1)

64.吴思乐等.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相关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内部印发, 2006

65.赵孝盛.拓展专业背景之路[C].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摘录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6.郭丽.BEC考试中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67.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剑桥BEC真题集(中级).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68.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大纲.http://www.cnbect.cn/articlecontentasp?id=76

69.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笔试样题.http://www.cnbect.cn/articlecontent.asp?id=98

70.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口试样题.http://www.cnbect.cn/articlecontent.asp?id=97

71.徐强.关于交际法英语测试[J].现代外语, 1992

72.英国剑桥大学商务委员会.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大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73.周大军,高兰生.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74.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 2009

75.李亦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 2006

76.窦卫霖.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7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06

78.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79.平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外语, 2009

80.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81.蒋国勇.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82.吴飞.CIPP模式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

83.肖远军.CIPP教育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 2003

84.赵军峰.商务英语教学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 2006

85.张磊,郭瑞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86.张佐成.对商务英语的系统思考[A].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7.臧玉福.商务英语专业复合性与课程建设[J].社科纵横, 2006, 21(12)

88.Ellis M.﹠Johnson C.商务英语教学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89.林添湖.试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4)

90.戴炜栋.在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J].外语界,2005(2)

91.蔡芸.全英教学设计和实施[J].国际经贸探索, 2005(21):4-8

92.韩永红.法律课程全英教学刍议[J].国际经贸探索, 2005(21): 40-43

93.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5(21):50-55

94.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证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2)

95.彭川,朱文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CIPP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