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吴琚
二、吴琚
【生平小传】
吴琚,开封人。生卒年月不详。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宋高宗吴皇后之侄,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宁宗时判建康府兼留守,位至少师。世称“吴七郡王”。
性情淡泊好古,工诗词,尤精翰墨。以词翰被遇孝宗,孝宗常召其论诗作字。工行书,极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气格。镇江北固山上镌有“天下第一江山”6个大字就是吴琚书写的。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等。著述有《云壑集》。吴琚是南宋书法名家。他毕生学米芾行书,惟妙惟肖地再现米字。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应首推吴琚。此帧行书似乎也是米字笔与形的再现,但细察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着和米芾明显地差异。能查寻到吴琚自己的存在与表现形式。此帧作品,用笔厚重沉实,尤其点的用法与某些短笔画凝重练达的穿插,给人们一种极强的力度感。
【作品欣赏】
《杂诗帖》
《杂诗帖》,吴琚行书墨迹,纸本,每幅纵26厘米,横11厘米。
【释文】
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忘归不觉鬓毛班,好事乡人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寿父帖》
行草书《寿父帖》,纸本,纵22.5厘米,横4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比总总附书,谅只在下旬可到。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并诗,深以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论矣。十九日入京西界,交割安托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
【评论】
书法行笔自然流畅,结体用笔均习米芾,且颇得神似。结体略微紧敛,用笔稍加肥厚,有米书的俊逸,而无米书的恣肆。正如安岐所言:“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墨缘汇观》)。帖中所称“阅古”,应是韩侂胄,侂胄有“阅古堂”。吴琚在《焦山题名帖》中称其于绍熙三年(1192年)辛亥“解组襄阳”,而此帖是官襄阳任上所作,故于淳熙末年而作。
《行书五段卷》
【释文】
剽骑将军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有里,合短兵鏖皋兰下。
毛伯成既眉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
【评论】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文字,风格和米芾非常接近,且还具有痛快流畅,峭拔顿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