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朱熹

四、朱熹

【生平小传】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

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封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兴圭壁。”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己意,萧散简远,古澹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

【作品欣赏】

《书易系辞》(局部)

img134

《书易系辞》册,纸本,共14开,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均纵36.5厘米,横61.8厘米。

【评论】

“书易系辞”册,一向被人们公认为是朱熹存世的唯一大字真迹。全册共14开,102字,每行仅书写2字,字字结构强健有力、墨色黝黑,时而又出现飞白效果,显得格外精神奕奕。作品有朱熹名款及“定静堂”印记,为林宗毅先生所藏,后捐赠与中国台湾省台北博物馆。

《城南唱和诗卷》(局部)

img135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纸本,手卷31.5厘米×275.5厘米。帖凡64行,共462字。首题“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钤白文“朱熹之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致教授学士尺牍》

img136

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册纸,33.1厘米×29.3厘米,草书,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