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岳飞

三、岳飞

【生平小传】

岳飞(1103—1142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字鹏举,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宋高宗建立南宋后,金军继续大举南侵。心怀报国之志的岳飞,积极投身于汹涌澎湃的抗金浪潮。他转战南北,收复建康(今南京),三援淮西,四次北伐。他英勇多谋,屡建奇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成为威震全国的统帅。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愈战愈强,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当时连金兵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从小勤奋学习,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满江红》《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

【作品欣赏】

岳飞《前出师表》,草书。

《前出师表》

img104

img105

img106

img107

img108

img109

img110

img111

img112

img113

img114

img115

img116

img117

img118

img119

img120

img121

img122

img123

img124

img125

img126

img127

img128

img129

img130

img131

img132

【释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于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评论】

据说这是岳飞在南阳武侯祠写成的,本篇一气呵成,畅快淋漓,龙腾虎跃。岳飞书写《出师表》原由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

《书谢眺诗》

img133

岳飞《书谢眺诗》(局部),行草。书南北朝诗人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共111字。

【评论】

书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三月,后有明徐达、海瑞等跋语。是卷以行楷书开始,行草体杂揉在一起,点画圆和朴厚、笔飞墨舞,很有一番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