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少年文艺才华显露:双双求学路

少年文艺才华显露:双双求学路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其父谢裕卿创办茶面店“集贤社”后,家境有所好转,一贯重视文化教育的谢裕卿便将独子谢万钧送进了学校。大约是言传身教的缘故,若干年后,谢万钧的九个子女在校学习期间,也个个都以语文见长。4年后,邓耀秋考入郴州广德中学,1943年初中毕业,不再升学。湖南郴州一直是邓耀秋魂牵梦绕的地方,尽管离开家乡70余年,她仍念念不忘在郴州的求学生涯,念念不忘那里的亲人。

少年文艺才华显露:双双求学路

从谢万钧祖父这一辈开始,就从乡下搬到了金滩镇街上,不再务农。到其父谢裕卿创办茶面店“集贤社”后,家境有所好转,一贯重视文化教育的谢裕卿便将独子谢万钧送进了学校。从受教育这点来说,谢万钧是幸运的。他8岁入学,在金滩小学度过了6年快乐时光;在省立第五中学(今白鹭洲中学)读完3年初中;1947年,于国立十三中顺利结束高中三年学业。他成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

在国立十三中读书期间,留下了谢万钧一生难以忘怀的青春印记。国立十三中是一所仅开办了六年半的战时名校,以师风学风严谨为人称道。学校云集了黎国昌、黄贤汶、胡守仁等当时国内才华横溢、蜚声学坛的知名人士在此任教,先后走出了后来的著名诗人公刘和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曾庆元、刘高联等一大批优秀学子。谢万钧在此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国学根基,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语文成了他的优势学科。大约是言传身教的缘故,若干年后,谢万钧的九个子女在校学习期间,也个个都以语文见长。

在湖南郴州,邓耀秋6岁启蒙,读了两年私塾后,直接进入豫章小学三年级就读,学校就设在江西会馆,该校为江西人创办,授课老师也以江西人居多。4年后,邓耀秋考入郴州广德中学,1943年初中毕业,不再升学。她天资聪颖,在校学习期间,每个学期稳拿班上第一名,且对艺术有一定的领悟力。通常是一团泥巴在手,她无师自通地左捏右捏,捏出猴子、猫、狗等动物,都是活灵活现的,在书法、绘画、剪纸和绣花上,邓耀秋也都学得挺不错。在以后的无数个平凡日子里,这些艺术爱好,成为她心灵中的一抹亮色和教育子女的一种特色。(www.daowen.com)

湖南郴州一直是邓耀秋魂牵梦绕的地方,尽管离开家乡70余年,她仍念念不忘在郴州的求学生涯,念念不忘那里的亲人。在离开郴州两年后的1946年,她写下了一首诗《忆故乡》,表达了对家园故土的深深思念:渺渺茫茫,烟水苍苍。河岸垂柳,叶已枯黄。这时的我,独在异乡,极目四望,天涯海角,何处是我的故乡。故乡啊故乡,可爱的故乡,宛如乐园,宛如天堂。何时能回故乡,去探望我的爹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