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业报国,筑家立国

实业报国,筑家立国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东源科技已完成投资七十多亿元,拥有职工四千多人,实现了东源科技“产业报国”三部曲梦想的第一步——技术引进,一体化发展。我们正逐步实现着东源科技“产业报国三部曲梦想”的第二步——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发展。

实业报国,筑家立国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海明

2003年以前,我还在北京铁路局工作,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我的内心也受到鼓舞,不甘落后于人,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愿望愈发强烈。那时正值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政府出台了很多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辞掉工作,来到地处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与先前来到乌海的二哥一起创业

乌海市煤炭资源丰富,素以“乌金之海”著称。那时,乌海市的资源型产业已经较为发达,我们创立了内蒙古广远铁合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铁合金冶炼、煤炭开采、煤焦化工等项目。创业之初,企业问题很多,为了理顺铁合金生产工艺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我日夜待在生产车间,每个生产岗位都要盯几天,并和岗位工人一起工作、交流。经过几个月日夜不停的摸索、总结,终于理顺了生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艺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都实现了质的提升。经过公司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公司的财务、供销、仓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基础。那时恰逢中央政府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缓解当前能源、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于是,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发展餐饮业,逐步让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整体效益也是节节提升。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也尽己所能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关怀残疾人的事业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公司的残疾人就业安置率位居乌海企业第一名。

到了2008年,公司所经营的铁合金、煤炭开采、煤焦化工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利润也十分可观。但是铁合金、煤焦化工属于高耗能、高载能、高污染产业,长期发展空间有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无前瞻终被淘汰。正当乌海几十家冶炼企业在一窝蜂地瞄准冶炼行业继续上新或扩建规模的时候,我力排众议,相向而行,果断决定让企业向精细化工转型,向绿色能源高新技术一体化转型。

2008年12月,我个人独资成立了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确定了建设以1,4-丁二醇(简称BDO)项目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产业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当时的乌海仍然以煤焦等传统产业为主,我们也没有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经验与技术积累,地方企业界同人都不相信我们能实现上述目标,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十分辛苦,相关领导担心我们根本不能成功,认为不给我们签字是为我们好。但是既然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我都要试一下,绞尽脑汁拿出各种我们能做成的论据,向负责审批手续的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提供更加详尽的材料,以认真负责、真诚做事的态度打动他们。2008年全年,我一趟趟地往返于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办理各种手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汽车里度过的。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产业是从引进技术、人才开始的,我们组建了精干、高效的项目筹备团队,与美国英威达、DBW等公司进行艰苦谈判,花费1700万美元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从全国范围内引进1,4-丁二醇(BDO)、乙炔甲醛、制氢等产业顶尖技术人才,并且以他们为班底,对员工进行业务和企业文化培训。在与美国英威达、DBW等公司达成协议后,又请他们派遣工程师对我们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同时,我们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总包协议,由中国成达公司负责1,4-丁二醇(BDO)、甲醛、电石、石灰窑、电厂等装置的建设工作。为了加快各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进度,更好协调相关工作,我决定常住成达总部所在地成都市,一待就是半年。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从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员工培训到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到打通、完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我们建成了内蒙古东源科技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产业基地,确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独具东源特色的企业文化,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乙炔化工”之路,引领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方向,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东源科技已完成投资七十多亿元,拥有职工四千多人,实现了东源科技“产业报国”三部曲梦想的第一步——技术引进,一体化发展。

虽然我们的发展步伐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也是我们最初创业时不敢想的,但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化工产业的路没有止境,我们既然已经扬帆就不会停止远航。(www.daowen.com)

单靠技术引进必然受制于人。为了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我们与中国航天十二院、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成达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内蒙古东源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等7个研发机构,致力于研发乙炔化工、高分子材料工艺新技术和催化剂制备技术等。

我们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与中国航天十二院、清华大学合作,利用航天等离子体技术建设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实验项目,立志成为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实验项目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科技攻关项目,是乙炔的清洁制造技术,也是节水的煤炭转化技术。项目组预期在保障等离子体法乙炔高效率生产过程中突破等离子体炬和超高温反应器的长周期操作国际难题,在几个毫秒的短时间内通过超高温热环境调控达到煤质的高效转化以及高品位能量的综合利用,挑战国际级学术和工程技术难题,为煤化工的低碳、绿色发展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颠覆性技术。

我们正逐步实现着东源科技“产业报国三部曲梦想”的第二步——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发展。

在苦练内功,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我紧密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向,前瞻性地完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正通过创新发展、自主研发,利用企业自身产业(煤制乙炔、BDO)的低成本优势,破解制约完全可降解塑料(PBS)推广的高成本瓶颈问题,推进完全可降解塑料产业的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动完全可降解塑料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应用,让老百姓能够用得起,为解决“白色污染”、改良土壤做出贡献。

随着企业循环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及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而化工产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加之在目前大环境下,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巨大,也给企业和管理团队造成一定压力,但我们坚信这是最好的发展时代,我们将继续坚守实体经济,坚持不懈、克服万难,将绿色低碳循环化工事业进行到底。

我们将立足于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围绕乙炔化工、完全可降解塑料产业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我们也将紧紧抓住党中央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抓好乌海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机,为乌海市乃至整个自治区的产业转型做出自己的贡献。最终实现东源科技“产业报国三部曲梦想”的第三步——创新驱动,科技赢企。

总结我个人的创业过程及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企业家精神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