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传统与现代产业融合:意大利城市的复兴之路

城市传统与现代产业融合:意大利城市的复兴之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意大利,尽管各城市在遭受几个世纪的不断入侵和掠夺后苦难深重,日渐萎缩,但城市的传统仍依稀可辨。因此,意大利的城市是介于发达富有东部和落后贫困西部之间的中间形态,这样的角色使它们名利双收。与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发展相比,欧洲其他地方的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分布也没有如此密集。城镇和城市近郊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产量总是比农村空旷露地的更高,这一事实表明,城市需求和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传统与现代产业融合:意大利城市的复兴之路

城市人口早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就开始萎缩,在中世纪早期,北欧的许多城市地块被彻底遗弃,其他留下来的也是空壳,里面居住着一些平民或教会管理人员及其工人。他们的基本供给来自紧靠周边的乡村,常常是自己的地块。远距离贸易仅仅局限于奢侈品,包括奴隶,服务对象是教会或世俗的有权有势的贵族。从事贸易的商人都是外国人,主要是叙利亚人、犹太人,后者拥有客户们给予的特殊保护和通行证。

在意大利,尽管各城市在遭受几个世纪的不断入侵和掠夺后苦难深重,日渐萎缩,但城市的传统仍依稀可辨。公元11世纪之前,意大利与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后和伊斯兰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接触和与北欧的一样多,甚至更多。因此,意大利的城市是介于发达富有东部和落后贫困西部之间的中间形态,这样的角色使它们名利双收。在公元6世纪至9世纪,主要的城市代表有阿马尔菲、那不勒斯、加埃塔和半岛南部的其他港口城市,它们与君士坦丁堡维持着政治上的附属关系,但因距离遥远,基本逃脱了帝国统治的羁绊。威尼斯事实上到公元6世纪才因伦巴第的入侵而被驱逐至海上从事贸易,从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分割出来,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转运港。出于同样的原因,比萨和热那亚在公元10世纪也被驱逐至海上,在抵抗穆斯林的袭击中,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就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西部地区。

城市发展始发于港口城市,但很快就扩散开去了。伦巴第和托斯卡纳(Tuscan)平原自然就成为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内陆腹地,它们既地处意大利最肥沃的农业地区,又环绕着古罗马传统的城市。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口增长,许多农民移居到城市中心——不管是新城还是老城,从事起商业和工业等新的职业。伦巴第区的米兰和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是其中的典型,还有许多其他热闹的小城市(图3-3)。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紧密的,乡村为城市提供剩余劳动力,而新的城市居民又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在市场力量的压迫下,农村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开始瓦解。早在公元10世纪,佃户的劳作方式被货币租金的方式所替代,其后不久,封建地主开始出租或出售他们的领地给商业农民。庄园制度下的开阔地被分割了,圈围起来,进行精耕细作,经常实行灌溉并施以重肥。许多新的农业商人是城市居民,对于买来或租来的土地,他们运用在商业交易中所学到的知识,仔细核算成本和收益。

图3-3 1200年意大利北部的城邦国家。(www.daowen.com)

正如我们见到的,封建制度的理论家们没有对城镇居民的定义做出条文规定。一些国王和其他封建大领主试图将整个城市当作自己的封地,而森严的封建等级体系根本无法适应一系列城市特征的状况,如城市政府的迫切需求、商人渴求的其他封建臣民所没有的自由,还有也是最重要的各种富有商人的权利。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里,成功的商人们团结在一起,有时与居住在城里的小贵族合作,后者有时也从事贸易,或至少借钱给商人,他们自发组织起机构,参与市政事务,从而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并且不通过繁琐的封建法院,自己解决纠纷。时机成熟,这些自发机构就变成了称作公社的城市政府,他们为各种自由的权利与封建领主谈判或斗争。早在1035年,米兰通过军队武力获得了自由。而且,意大利不像欧洲的其他地区,城市有足够的力量将权力扩张到紧靠的周边乡村,这与希腊罗马城邦城市扩张古代文明的方式相似。一幅描绘公元13世纪台伯河北部意大利的地图就好比是一幅马赛克画,它的每片马赛克就是公社的疆域。在1176年,伦巴第的城市联盟击败了弗雷德里克·巴尔巴罗萨皇帝(Emperor Frederic Barbarossa)的军队,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与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发展相比,欧洲其他地方的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分布也没有如此密集。城镇和城市发展起来了,但除极个别外,它们的规模和密集度与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它们分布在低地国家、莱茵河流域、法国北部各地、普罗旺斯和加泰罗尼亚。德国和东欧勘定土地边界的人甚至将城镇规划扩大到包括荒郊野外。首要的一点是,它们都没有成功地从各地区君主的手中赢得自治权或独立权。在公元13世纪末,米兰的人口约达20万,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的人口都超过了10万,其他几个意大利城市的人口也在2万至5万不等,而欧洲北部城市的人口很少有达到后者数字的。巴黎作为地区性首都、大法庭所在地、工商业城市、大学中心,其人口尽可与米兰匹敌。尽管如此,仍有人怀疑其人口是否超过8万。至1377年,伦敦的人口并未超过3.5万至4万,而科隆,当时德国最大的城市,人口数量与前者相差无几。

就城市发展而言,唯一能与意大利北部地区匹敌的就是南部低地国家,特别是佛兰德和布拉邦特(Brabant)。最大的城市根特(Ghent)在公元14世纪初只有约5万居民,但其城市人口却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比例大致与意大利北部相同。两个地区在其他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城市人口规模最大;总体密度在欧洲最大;农业最先进、最集约化;拥有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人们迁移城市转向工商业是因为土地没有发展空间,还是城镇和贸易的存在及其潜在的盈利市场刺激农耕者选择更多、更有效的生产呢?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毫无疑问,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城镇和城市近郊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产量总是比农村空旷露地的更高,这一事实表明,城市需求和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市场机制的发展及其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