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老服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各类慢病日常照护、老年人运动原则、生命体征观察及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居家照护技能。这不仅造成了老人及家庭的精神损失、降低服务组织的公众信任度,加大社区养老设施的运营风险,更是影响了社区养老设施的公众形象。

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1.经营风险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开设依托政府相关政策,日常经营有两种形式,第三方供应商与自营团队运营,与供应商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高额运营费用,运营入不敷出

当前,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有些地方落实不到位、没有完全兑现。如部分社区养老驿站并没有享受到用水用电、免除房屋租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获得应有的支持,极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2)供方服务内容名不副实、存在欺骗行为

目前养老服务接受民政局、食药监、卫健委等政府机构监督。近两年,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发布了养老相关政策,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医养结合等多方面指导、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中提出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但是部分第三方供应商在服务期间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状,以健康管理、指导、讲座为名义,售卖高价保健品,收取高额会员费、套取老人身份信息。

(3)与第三方供应商协议内容欠完善

服务组织与供应商签署的协议条款存在瑕疵、对协议重要事项内容说明不足及协议中权责不明等均是对簿公堂的法律风险。如,当老人在社区养老驿站购买适老化居家改造服务时,服务组织与施工方签署的服务协议不应只约定施工期限、施工内容、改造图纸等条款,更应将施工材料、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资质及施工安全等方面问题作为协议约束条款。(www.daowen.com)

2.服务风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人力密集型的生活性服务业,其服务风险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员本身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首先,服务人员管理。服务人员管理风险包含:服务人员自身管理缺陷,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慎独意识,自我管控松散;缺少职业道德培训,培训流于形式;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基础操作不规范。

其次,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偏低。从事养老护理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高且服务机构微盈利难以支付太高薪水,这使得愿意担任养老护理人员的数量减少。

再次,制度规范不健全、缺乏职业道德管控。任何一项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标准,都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养老服务人员所从事的养老护理工作也不例外,但目前服务组织的不少服务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整体素质较差,而服务组织的各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及培训考核缺失等。如,老人到社区养老驿站购买助洁服务,服务人员应自行配备保洁工具入户服务,不应出现因服务用具不全而导致的服务延时或取消。且服务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不得直接上岗工作;服务规范中应明确要求物品检查准备、用后补充相关内容;在服务人员上岗后应进行阶段性考核。

最后,基础理论掌握不全、基础操作不规范。养老服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各类慢病日常照护、老年人运动原则、生命体征观察及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居家照护技能。目前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差,理论、实践不能结合,融会贯通。如果老人在驿站活动时发生跌倒,驿站工作人员应启动应急预案并逐步执行,在进行测量生命体征、判断意识等简单处理后,应询问老人摔倒的原因及最先着地的部位,判断脊柱及四肢是否存在骨折,避免因不正确的处置造成严重并发症。

以上原因是导致服务不到位、错位,甚至缺位等现象难以避免。这也就直接为服务组织与被服务对象家庭发生纠纷埋下了伏笔。这不仅造成了老人及家庭的精神损失、降低服务组织的公众信任度,加大社区养老设施的运营风险,更是影响了社区养老设施的公众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