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海洋产业先进化

深化海洋产业先进化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高技术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高技术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体量偏小,海洋生物医药业等领域甚至出现了衰退。

深化海洋产业先进化

1.既有支柱产业现代化革新

上海海洋支柱产业包括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上海应当紧紧抓牢时代脉搏进行现代化革新,维持上海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和高发展潜力。

在滨海旅游业方面,应加强旅游项目与海洋元素的联系,在杭州湾北岸开辟海上观光路线和近海水上运动健身基地,形成与既有的城市沙滩、航海文博融为一体的特色套餐;抓住2021年中国花博会机遇,大力发展崇明岛滨海旅游产业,以国家森林公园、鸟类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响亮名片;加快组建本土邮轮企业和船队,并开辟专属航线,真正发挥国际邮轮母港活力。在航运业方面,需要积极把握自贸试验区和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功能定位,着力建设海、江、空、铁、路交错互通的多种方式联运,以空港铁路枢纽优势与宁波舟山港、南通港等形成交错定位。在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方面,需不断提升现代化高端船型占比,攻克顶级豪华邮轮建造技术瓶颈、大型LNG船承接订单瓶颈,扩大大型原油船、大型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全面与韩国、日本等全球造船业高地展开竞争;集中布局海洋矿产能源开采、远洋水产捕捞、深远海和极地考察勘探等领域的工程装备产业,聚焦研发先进性、关键性技术;增强船舶、海工装备、港口机械、零部件等制造行业的联系紧密度和集约化程度,避免中小型船厂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同质化竞争,与全球领先水平看齐并接轨,瞄准更高的设计研发和装配制造水平。

2.高技术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高技术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体量偏小,海洋生物医药业等领域甚至出现了衰退。为顺应未来国际海洋城市的竞争趋势,上海必须重点培育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并做强做大,以彰显对全球海洋经济的引领作用。(www.daowen.com)

上海拥有强大的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能力,拥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一流的科研机构,及上实医药等本土性行业头部企业。下一步,上海应遵循学科交叉、校企交叉原则,搭建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实现实验室研究、原料规模化获取、技术孵化落地等各个环节的打通;向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积极进军,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园区;集中提升深海鱼类加工品、藻类加工品等高附加值药物和保健品的产能。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需充分利用崇明三岛及杭州湾北岸沿海岸线,进一步提升海洋风电装机量,逐步实现对本市火力发电厂的替代;在临港新片区探索建立海洋新能源技术试验园区,实现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储备,开放吸引相应领域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各环节的机构和企业来沪集聚,将上海打造成为多种海洋新能源的核心技术高地。

3.高端海洋服务业提升能级

根据2018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数据,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占到67.28%[13],因而在促进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海洋服务业结构是一大关键性举措。上海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极佳政策创新平台,决不应该将海洋支撑服务业的重心局限于船代、货代等价值链下游的产业,而应对标伦敦新加坡纽约等国际一流海洋城市,提升高端海洋支撑服务产业的规模和能级。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门设立面向海洋经济的金融服务项目,重点发展船舶投融资、航运产业基金、航运指数期货等服务和产品,以金融资本的集聚培育更大规模和更高市值的本土船队;同时,逐步开放境外金融资本在海洋产业领域的准入门槛,从试点特区制度向资本要素自由流动过渡。发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桥梁纽带功能,吸引更多专业财产保险公司在沪设立专门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推动本土保险业机构向航运保险业务积极扩张;针对性引进外来高水平海事法律服务人才,支持上海海事法院打造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培育本土律师事务所扩展海事法律服务;在临港新片区探索打造国际著名船级社、船舶管理公司、航运经纪公司和咨询公司等海洋服务龙头企业的高等级区域总部集聚园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