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防旱减灾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

防旱减灾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业用水方面,防旱减灾经济效益在工业年产值中属供水分摊的部分。在牧区用水方面,防旱减灾经济效益一是草原灌溉,增加了牧草产量;另一是修建供水设施,解决了牲畜饮水。通过测算1949~1990年全国防旱减灾投入费用和取得效益情况如表2-1。各抗旱减灾项目的平均效益投入比为3.7。

防旱减灾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

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兴建了永久性蓄、引、提水灌溉的水利设施,发展了灌溉面积,取得了农田灌溉经济效益;在无永久性水利灌溉设施的地区和灌溉标准较低的灌区,由于采取了临时性抗旱水利措施,取得了抗旱经济效益。在工业用水方面,防旱减灾经济效益在工业年产值中属供水分摊的部分。在牧区用水方面,防旱减灾经济效益一是草原灌溉,增加了牧草产量;另一是修建供水设施,解决了牲畜饮水。通过这些设施,增加了牲畜肉、皮、毛、绒等的产量和产值。在农村人畜饮水方面,通过水利设施,节省了农村担水的劳动工值。通过测算1949~1990年全国防旱减灾投入费用和取得效益情况如表2-1。

表2-1中价格统一按当年价和静态方式给出。从表可以看出,1949~1990年抗旱减灾总投入为2240.3亿元,效益为8329.9亿元,扣除负效益和投入的净效益为5954.8亿元。各抗旱减灾项目的平均效益投入比为3.7。从毛效益分析,农业永久性设施的效益最大为4437亿元;从净效益分析,城市工业抗旱效益最大,为3002.9亿元;从效益与投入比来看,以城市工业供水设施获得的效益投入比为最高。

表2-1 1949~1990年防旱减灾投入和效益分析 (单位:亿元)(www.daowen.com)

注 1.表中数据为按当年价格的计算值,括号中数据为按1980年价格的计算值。
2.农业临时措施的防旱减灾效益为1980年价格计算的平均值。
3.合计项未计及农业临时措施效益。
4.城市工业投入按新中国成立后40年有代表性城市投入成果进行估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