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粽子:创造经济效益的商品

粽子:创造经济效益的商品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粽子的制作、质量监管、广告宣传、文化探讨已纳入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范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全国性的粽文化节。粽子已经开始成为商品,悄然进入了市场。可见粽子的季节性是在夏至与端午之间,其象征意义也是非常复杂的。由此可见,粽子的节令性不是由屈原决定的,而是由粽叶决定的,纵使屈原不在端午节投江殉国,粽子也不可能成为端午节以外的节令食品,也不会赋予纪念屈原的含义。粽子如今已成为了方便食品。

粽子:创造经济效益的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粽子也成为商品,慢慢地进入了市场。据深圳合口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荔介绍,他们公司2002年“在100多家大型超市推出用新鲜翠绿的竹子搭起的粽子屋,屋里摆满了各种粽子,促销小姐扮成村姑形象,头扎方巾、身穿传统蓝底白花布衣在现场做试吃、推广,引来围观的轰动效应,取得极大成功,端午节未到即销售一空。”浙江五芳斋2005年年产粽子3亿只,均销售一空。江苏无锡帝业金星食品有限公司曾创下单店日销1000盒粽子的佳绩。[3]在很多地方,随时都可以买到各色粽子。粽子的制作、质量监管、广告宣传、文化探讨已纳入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范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全国性的粽文化节。粽子已经开始成为商品,悄然进入了市场。

粽子的种类繁多,《岁时杂记》云:“端午粽子,品种甚多,形式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又有九子粽。”[4]按制作的材料和形式可分为两大类,按制作材料分有肉类粽、干果粽、豆沙粽、酱果粽、八宝粽、绿豆粽、火腿粽、枣泥粽、蛋黄粽、莲蓉粽、纯糯米粽等。台北凯悦饭店更是别出心裁,以瑞士巧克力为馅,可谓是中西结合,还有以营养价值极高且稀有的黑糯米为原料制成的黑糯米粽。汨罗江下游流行纯糯米粽,上等的糯米,用碓臼冲得洁白如玉,放少许碱泡一夜,采摘新发未老的粽叶洗净泡软,包时要用筷子将米扎紧,然后用扯成一条条的粽叶捆扎,十数个一束放入锅中,水要淹没粽子,大火煮沸数十分钟即可,香气扑鼻,外壳浅绿微黄,剥开煮熟的粽米白中带黄,据说象征屈原一生清清(青)白白,沾上白糖吃起来黏而不腻。也有在糯米中放一颗红枣,据说象征屈原一颗红心为国,清清白白做人。以形式而言,有九子朝阳粽、屈原八仙粽、屈子艾香粽、屈子真塔粽、枕头粽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九子朝阳粽,这实际上是一组粽子,一个又大又长的牛角粽,再加九个小的菱角粽,摆在盘子里,牛角粽在中央,据说象征屈原,周围九个小菱角粽,据说象征屈原九个儿子。传说屈原有九个儿子,因为朝廷的迫害逃亡在外,屈原殉国时无一在身边,第二年端午节九个儿子陆续来到汨罗,屈原的养女女媭包一个大牛角粽放在盘子中央,九个儿子每人在周围献上一个小菱角粽,有如众星捧月,表明九个儿子继承父志,报效祖国的决心。《续齐谐记》还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储米,投水祭之。”[5]汨罗江一带自古有这种吃法:砍回楠竹,保留两节锯断,然后打通一头节,将浸泡过的大米灌入其内,再将节口封上,外面用黄泥包裹,放入灶膛或柴炉中煨烧,熟后取出,剥去黄泥,洗净竹筒,将竹筒劈开,其饭洋溢着一股竹香,有人说这是枕头粽,余却不能苟同,这只是竹筒饭,是古时穷人到离家较远处耕作,为节省来回时间,带上作午餐的方便食品。我认为必须是要用粽叶或芦叶包裹扎紧的才能算是粽子。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概在唐代,粽子传入周边国家。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宋代流行的艾叶粽。1984年端午节日本京都访华团赠送了粽子给屈子祠,一直陈列到2005年。新、马、泰诸国也在端午节食粽,且品种繁多。越南习惯吃素碱粽,就是我们所说的纯糯米粽,但越南盛产榴梿,他们用加了特殊果香熬成的榴梿糖浆作为粘粽子的调料,特别香甜。

粽子是端午节节令食品,其实最早这个“节令”不限于端午。西晋周处《风土记》说,人们在夏至和端午食粽。东晋范汪的《祠制》也说,人们在夏至以角黍祭祖。隋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记载:“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者,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也。”可见粽子的季节性是在夏至与端午之间,其象征意义也是非常复杂的。大概自屈原的故事广为流传之后,粽子的节令性才集中到端午节,象征着纪念屈原,这种转变,有着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笔者还认为,这种节令性,与粽叶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端午前后,粽叶与艾和菖蒲一样,是其成熟期,早于夏至,尚未成熟,端午节以后又进入了老化期,其清香和药效都大打折扣。笔者和老伴一生极爱食粽,曾在农历六、七月和腊月采来粽叶包粽子,但其味远不及端午粽清香可口。笔者老伴还将端午粽食用后的粽叶二次包粽,无论色香味都大不如前。由此可见,粽子的节令性不是由屈原决定的,而是由粽叶决定的,纵使屈原不在端午节投江殉国,粽子也不可能成为端午节以外的节令食品,也不会赋予纪念屈原的含义。当然,今天的人们在端午前后,采摘大量的粽叶,用科学的方法保鲜,粽子的节令性也就不那么强了,以至不论什么季节都能在市场买到粽子,则又当别论了。粽子如今已成为了方便食品。

上面讲了这么多,我想基本上勾画出了粽子的发生、演变过程,但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和复杂的。比如说,粽子开始不具有纪念屈原的含意,到东汉初年后才有用以纪念屈原的记载。但西晋的《风土记》,东晋的《祠制》,隋的《玉烛宝典》中都有与屈原无关的记载,这大概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有关,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体现,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粽文化,因此,我们今天探讨粽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www.daowen.com)

[1]潘富俊、吕胜由:《楚辞植物图鉴》,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2年。

[2]胡文英:《屈骚指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79年。

[3]中国粽子文化节组委会:《第二届中国粽子文化节文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4]田哲益:《细说端午》,台北:百观出版社,1994年,第58页。

[5]田哲益:《细说端午》,台北:百观出版社,1994年,第6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