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河航运发展前景与对策探讨

内河航运发展前景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内河航运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三)内河航运发展战略及对策1.21世纪内河航运发展战略加快骨干航道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结合,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目前,内河航运的主要功能仍是客运和货运为主。因此,在21世纪内河航运发展中,应根据这种变化情况,调整和改变航运的服务对象,逐步向多功能服务发展。

内河航运发展前景与对策探讨

(一)21世纪内河航运发展前景

21世纪前5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经济方面的总体目标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内河航运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望21世纪,内河航运仍将是我国主要运输的方式之一。发展内河运输,对改变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状况,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运输需求,建立优势互补、互相衔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交通部门在“八五”期间提出的,利用30年左右时间,建设内河航运“一纵三横”主通道总体规划(见表4-6);在2020年以前,仍将以20条内河水运主通道建设为主,同时结合我国战略重点向西部开发转移,规划实施西南地区新的水运航道。

表4-6 内河航运“一纵三横”主通道中主要航段一览表

长江和珠江流域东中部相比,云、贵、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能和矿产资源蕴藏量极大。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水能资源必然将得到优先开发,紧接而来则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从而产生庞大的物流。在西南地区中,山区铁路和公路在运输形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可结合水电开发和铁路、公路建设,合理布置内河航运线路。

(二)内河航运主通道布局规划

根据交通部门内河航运主通道布局规划,在21世纪前20年中,将继续建设“一纵三横”由20条内河主通道组成的约15000km的航道。水运主通道是水运客货流的密集带,是国家级航道的主干线,是全国航道网的主要骨架,也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先进的航运基础设施,能通过优质的服务完成高效益的水上运输。水运主通道各环节的综合体,包括了航道、港口船舶、水运工艺、通讯导航及其他支持保障系统,具有客货运输、运输管理、国土开发、综合利用、国防交通和旅游观光等6种功能。

水运主通道的基本要求为:以承担跨省(区)运输为主,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有重大促进作用,航道建设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并与其他运输方式搞好衔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主通道中,三级航道能够通航1000t级以上的船舶(队),四级航道能够通航500t级船舶(队)。主通道建成后,争取年运量达到1000万t。在21世纪中有些一般通航河段,如乌江下游,在具备条件时也可发展为主通道,增加运输能力。今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主要输水线路,如有条件也可以开辟为新的航道。

(三)内河航运发展战略及对策(www.daowen.com)

1.21世纪内河航运发展战略

(1)加快骨干航道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结合,形成综合运输网络。21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却仍将继续增加,河道外用水量将进一步加大,使部分河流或河段的河道内流量减少。虽然今后河流梯级开发、河道渠化以及河道整治等措施将不断改善航运条件,但在很多地区想进一步大规模地扩大航道布局、增加航运里程,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集装箱运输和其他整体式运输方式的发展,将会使货物在不同方式的运输工具中转换变得十分容易,从而导致内河航运与铁路、公路运输形成互联网

展望内河航运在21世纪中发展的前景,将根据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在原有通航河道的基础上,加快骨干航道的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结合,形成综合运输网络。重点建设主通道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的港口、码头,保证安全畅通。

(2)调整内河航运服务对象,向多功能服务方向发展。目前,内河航运的主要功能仍是客运和货运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运的客运量不断下降,1997年水运输送旅客的人数比1993年减少了4500万人,减少的幅度达16.6%。今后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内河航运作为输送旅客的客运功能将进一步下降,而根据休闲旅游的要求,游览、观光式的客运量将会逐步增加。因此,在21世纪内河航运发展中,应根据这种变化情况,调整和改变航运的服务对象,逐步向多功能服务发展。

从内河航运的主要功能分析,货物运输与周转仍是主导的,但集装箱等整体式的运输方式将不断扩大。因此,今后船型与码头等建设也将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能力。科学技术是航运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葛洲坝工程通航建筑物建设中碰到的诸如泥沙淤积碍航、南津关航道整治和高水头船闸水力学等一些世界级科学技术水平的难题,通过大量艰苦的科学技术论证和科研试验得到了解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匀的国家,河流泥沙问题又十分突出,要发展内河航运,需依靠加大科技投入、联合攻关,研究解决航道整治、通航建筑物以及其他有关技术难题,提高航运工作中的科学技术水平。今后船型、码头建设的调整以及船舶和装卸工具的更新换代,都需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逐步向现代化发展。

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在制定内河航运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航、港、船、厂、通信导航、水上交通管制等科学管理方面都要以采用先进的技术为前提。要加强信息技术和国内外内河航运的技术交流,加强对现有内河航运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改造,加强对内河航运人员的科学技术培训。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内河航运的管理能力。

2.发展内河航运的对策

(1)内河航运要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和综合运输中占有它应有的位置。首先,应由国家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审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运输规划。第二,内河航运部门要积极参与并协助做好大江大河水系的流域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内河航运自身的航运规划。流域规划的制定应该从全国、全局、全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各用水部门的利益要求,制定和审定过程中应经过统一协调。第三,内河航运部门要积极参与并协助做好全国综合交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制定的航运规划进行内部协调。全国综合交通规划制定和审定的有关原则和要求应与上述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相一致。

(2)内河航运由于各种原因,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充分注意内河航运这种历史条件和行业性质,继续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内河航运开发资金;特别是对长江和珠江上游山区梯级渠化后水运具有最大优势而资源宝藏又极为丰富的贫穷山区,应增加必要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

(3)国家要在改进和理顺管理体制上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交通综合运输创造必要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