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联合国决议中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意义

联合国决议中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意义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并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基础上,中国将中非关系升格为“命运共同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联合国决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在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志着这一举措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南。

联合国决议中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意义

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并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基础上,中国将中非关系升格为“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要“巩固和夯实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与非洲的发展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形成政治互信、经济互补的南南合作新格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联合国决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在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志着这一举措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8]

在“中非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项下宣布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对非援助计划。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共同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随着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在非洲国家相继落地,非洲国家纷纷主动要求对接“一带一路”,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以帮助非洲培育内生增长能力为重点,创新合作理念方式,从而推动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专栏6——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中非关系新模式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第三届峰会,也是论坛历史上首次连续两届举办峰会,充分彰显了中非双方的高度重视和中非关系发展的高水平。2000年,中国和非洲国家为进一步加强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共同倡议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至今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18个春秋,取得举世瞩目的合作成果。(www.daowen.com)

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凸显中非合作的历史延续性和开创精神。这个延续性体现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主题,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非政策一脉相承。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以国家元首身份首次出访即选择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四字箴言和正确义利观,到“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的实质逐渐被清晰点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殖民历史遭遇、发展任务和政治诉求,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中非是发展道路上的真诚伙伴,是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将始终同非洲国家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永远做非洲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

同时,本届中非合作论坛主题充分体现了当前中非合作的特殊意义。首先,“中非命运共同体”预示着未来中非关系发展将与双方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中国将从中非发展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非洲国家的发展潜力紧密结合,从而更深层次地培育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推动非洲的现代化进程。其次,中国将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与非洲国家就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立场进行协调。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缩减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支持、非洲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缺口不断增大等议题,中非双方将协调共同立场,维护中非双方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最后,历届中非合作论坛都会通过“宣言”和“行动计划”。“宣言”为未来3年中非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行动计划”是落实“宣言”的执行方案和步骤。“论坛”结束后,中非双方将在“宣言”指导下,按照“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和时间表密切合作,推动成果落实。

习近平主席上个月访问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四国,这些非洲国家纷纷主动要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将对非洲国家的要求给予回应。未来“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从经济角度,更快推动中非双方的贸易相通、基础设施联通和金融合作、加速中非产能合作项目、非洲跨区域重大项目落地,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载《中国国防报》2018年8月31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非洲国家始终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中国外交中处于重要地位。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提升、共同利益的拓展、双边互信的加深,体现了中国对时代发展脉络的深刻把握。加强南南合作,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时代之需,也是中非人民之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