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抗疫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

构建抗疫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情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国内学者高度评价了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及其对世界抗疫的巨大贡献,认为这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也昭示着人们从理论上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化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冲突,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所构建的共同体,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

构建抗疫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公共卫生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世界整体出现经济倒退、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处于一个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共同体。全球化加速了人员互通,也加速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巴迪欧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这么快在全球扩散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所致。[72]南希认为,新冠病毒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全球化的产物。[73]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向我们揭示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尽管“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病毒传播的速度”[74],但是逆全球化是开历史倒车,只会驶入黑暗的时代。当前是人类历史自二战以来最具挑战的时刻,亟须各国采取多边协作的举措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反,一些国家却在互相指责,严重破坏国际合作和集体行动。在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正在被撕裂。2020年4月,意大利和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两国为摆脱危机一直在申请欧盟的帮助,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新冠债券”的提案遭到拒绝,欧盟抗疫一度陷入僵局。7月6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正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此举更是震惊了国际社会。美国这种试图弱化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作用,严重破坏全球世界卫生体系的举动,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根据世界各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支持采取行动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世界。[75]西方左翼集体呼吁尽快形成全球抗疫共同体,试图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去弥补或改造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性缺陷,以希望尽快控制疫情,恢复全球化经济运转。齐泽克指出,在这个紧要关头,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所有国家必须携起手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清楚地揭示了,全球团结协作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76]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纪念《联合国宪章》问世七十五周年的发言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明确显示出,薄弱的多边机制将让世界陷入更深的混乱,进而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团结一致的极端重要性,更强有力的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合作,才是解决全球脆弱性的唯一途径。[77]

由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破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困局的最佳方案。疫情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从此次全球各国抗疫表现来看,中国不但率先控制住了本国的疫情,并在全球抗疫中肩负起大国担当,为全球抗疫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国内学者高度评价了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及其对世界抗疫的巨大贡献,认为这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也昭示着人们从理论上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陈培永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与“区域”的共同体不同,与“利益”的共同体也不同,[78]它超越了当今西方学者所思考的共同体范式。在西方政治学中,“共同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很久的学术渊源。从一开始,政治共同体的历史就是一种建立在对生物性身体进行占用和剥夺的基础上的历史。[79]受这种传统共同体观念的影响,如阿甘本和埃斯波西托等人所思考的,都是在生命政治的层面上对现代社会治理技术的重新定义。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化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冲突,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所构建的共同体,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在全球抗疫中,中国的胜利有力地回应了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种质疑,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权的争夺,而是应时代的要求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的解决办法,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80]董金平、蓝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西方的危机治理是一种不用于日常治理的方式,带有不平衡性、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特征,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下从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才能提升抗击疫情的社会稳定性和平衡力,走向全球抗疫共同体。[81](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