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

德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有四个显著特点。我们接触到的德国企业家、行业协会人员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主要靠法律,而不是政府部门。德国企业经营一般不会有政府监管部门上门打扰,除非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或者有证据认为企业涉嫌重大违法。在德国,机动车排放等行业标准由行业协会制定,并由商业机构负责标准的执行和产品的检测。

德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

二战后,在联邦德国政府总理阿登纳及其后来的艾哈德总理的大力推进下,德国逐渐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以维护市场自由公平竞争为重点,同时政府实施积极有限的干预和高效监管,并注重优化政务服务。据了解,德国市场上活跃着约360万个市场主体,而联邦和地方政府中仅有经济和能源部、教育和研究部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部门行使对市场行为和创新活动的管理职能。德国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实行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政策。我们接触到的德国企业家、行业协会人员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主要靠法律,而不是政府部门。除了涉及食品安全金融等法律有明确限制的少数领域外,各类市场主体皆可自由进入各种行业,无需得到政府的许可或批准,民众创业比较自由。德国企业经营一般不会有政府监管部门上门打扰,除非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或者有证据认为企业涉嫌重大违法。我们考察的柏林老鹰科技园区,是欧洲最大的综合性一体化技术园区,入驻企业1000余家、科研机构16家,员工近1.7万人,但园区里并没有任何监管部门和政府机构进驻。对于外商投资,对内资开放的领域一般都允许外商投资。对于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等新业态,因为没有相应法律,只要其相关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传统业态监管的法律规定,就允许投资运营。此外,德国工业产品除涉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很少需要生产批文。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提供给其他制造商的工业产品,豁免取得生产许可。

二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机构的作用。很多企业家和行业协会人员对我们说,德国政府官员与企业打交道是比较忌讳的事情,政府一般不直接管理企业,而多是通过行业协会和第三方实施管理。在德国,机动车排放等行业标准由行业协会制定,并由商业机构负责标准的执行和产品的检测。不仅如此,商品质量检测市场上涌现了多家机构,彼此相互竞争和制约。这些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的企业,十分注重保证检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级评定受商家和消费者高度认可,在德国的电视广告、商品外包装上经常看到他们评定的“优秀”标签,已成为消费者心中权威的代名词。一旦产品被测出“不合格”,销量通常会明显下降。经政府相关部门验证不合格,则违规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等较重处罚。(www.daowen.com)

三是发挥信用监管的强大威力。在德国,街面上很少看到警察、城管和各类执法人员。德国之所以能够以很少的监管力量实现对市场秩序的有效监管,与德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密不可分。目前,德国信用保障机构SCHUFA,作为德国全民信用数据存储与公示的商业机构,建立了包含520万家公司、各种小微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及德国6640万自然人的信用记录数据库。该系统的信用数据,“就像玻璃窗里的陈列品”,对于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完全公开,可以随时在网上或者打电话查询。一个失信的企业,在贷款、寻找商业伙伴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严重的还会受到刑事处罚。

四是加强对创新创业的“陪伴式”服务。德国政府十分注重对创新创业的全过程扶持和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通过扶植私有风投公司、与复兴信贷银行联手设立基金等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帮助。在创新条件支撑方面,积极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为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德国修改了相关法律并在首都专门开辟试验路段。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设立了统一的政府资助信息平台,集中汇总德国联邦、州及欧盟142家资助机构信息,公开所有资助政策、标准和申请程序。同时,还实施了反官僚主义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简化经济活动中过于繁杂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德国联邦政府承诺实行“一进一出”原则,即新推出一项管理措施,如可能增加了企业负担,则必须在一年内废除其他的管理法规使企业的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