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区域知识管理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区域知识管理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知识管理模式即通过管理手段,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区域创新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形成区域竞争和合作优势。在区域知识管理模式的实际运行中,政府通过制度创新的途径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关于营商环境的概念和具体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未对营商环境形成共识。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出台了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政策。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区域知识管理

区域知识管理模式即通过管理手段,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区域创新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形成区域竞争和合作优势。王铮(2006)认为区域知识管理模式要关注的要点,促进知识在区域间的扩散流通,增强区域创造、吸收、学习知识的整体能力,并建立一个能够让知识在其间充分、有效率交换和扩散的区域创新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透过机构之间的互动,相关知识和技术信息可以充分交流,使得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更为积极提升。

在区域知识管理模式的实际运行中,政府通过制度创新的途径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创新政策存在的合理性是因为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即制度创新来弥补。阿罗(Arrow)最早运用新古典的市场失灵理论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存在三个重要特点:即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不确定性。政府的政策应当主要针对因市场失灵而导致的创新活动激励不足的问题,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针对研发投入的财政刺激工具,针对创新主体激励不足的专利政策、人才政策等。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非分散化基本定理”,认为没有政府的干预,就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

在这种背景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知识管理与政策科学相联结,形成了公共管理中的新领域——政策知识管理。林志刚(2009)提出,政策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基于政策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文化、战略、流程、技术等手段,以最大化政策经验的价值及其对政策专家的尊重,从而提高政府的应变和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创新来保持并提高政府核心竞争力的一场管理变革。[8]

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要激发创新就需要政府做出专门的创新性制度安排,而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主体也必然有其自身发展所需的适应性制度供给需求。实践证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是推动当地企业创新的核心资源。政府要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通过各种政策支持系统,从宏观上为区域创新创造制度上的条件。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优良的营商环境则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支撑。(www.daowen.com)

关于营商环境的概念和具体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未对营商环境形成共识。如,王敏(2017)认为,营商环境可看作是投资环境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和延展。而世界银行更强调企业营商成本,对营商环境的定义为“一个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就国内研究来看,营商环境是在招商引资这一特定语境下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学者一致认同营商环境影响着企业和企业家行为,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效果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改善营商环境、减少政府干预对经济创新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出台了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政策。如,北京出台了《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北京市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26条改革措施、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等。此外,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逐步在全国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