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评价区域发展质量的现状

评价区域发展质量的现状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发展质量是区域客体实力的展现,一个区域发展质量的高低是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的,在此,本书将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借此了解江苏省域内各区域单元之间发展质量的相对高低。表10-3 江苏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价值与变异系数四、评价结果解释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评价区域发展质量的现状

区域发展质量是区域客体实力的展现,一个区域发展质量的高低是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的,在此,本书将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借此了解江苏省域内各区域单元之间发展质量的相对高低。

一、构建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

按照测评的客观性、整体性、可行性原则,本文选择使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进行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估,因为“多指标综合评定法”拥有多维度的评价因子,以简单明了的基础性统计数据为支撑,操作难度不大,结果清晰直观,适合多个客体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区域发展质量的目标与内容分析,这里拟定11项评价因子,16个解释性指标,共同构成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特尔菲法确立各因子的权重,具体内容如表10-1。

表10-1 区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收集并整理解释性统计数据

本文以江苏省的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常州)、苏中地区(泰州扬州、南通)、苏北地区(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盐城)作为被试地区,收集相关解释性数据,进行测评,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8年》。由于原始数据具有量纲,异类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根据各类解释性指标的作用性质,采用标准化模型消去量纲的限制。由于本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皆为规模越大越好,所以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具体数值如表10-2所示。

表10-2 江苏区域发展质量的解释指标及数据(www.daowen.com)

三、计算区域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值

区域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是地理数据离散程度的体现,而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可以利用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由于变异系数是以上公式的集成,而且可有效地消除样本自身数值大小对差异程度的影响,因而我们采用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在0—1区间,数值越大,表明

样本值越离散,也就是区域差异程度越大。我们将江苏三个地区发展因素的评价值、综合评价值分别作为X变量,代入公式,得到变异系数,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0-3所示。

表10-3 江苏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价值与变异系数

四、评价结果解释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为界,以东43. 7%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94. 4%的人口,以西56. 3%的国土面积仅拥有5. 6%的人口。而由于受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开放效应、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经济发展也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经济梯度。近年来,在江苏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苏南的“锦上添花”,苏中的“釜底加薪”,苏北的“雪中送炭”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从上表的评估可以看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质量的差距依然显著,特别是开放程度、资金丰度、创新能力三个因素的变异系数很大,说明在这些领域,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差距巨大。为此,未来时期,江苏有必要在更高平台上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协作,达成高层次、宽领域、紧密型的合作,以便通过江苏经济自组织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