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启日本垃圾分类之旅:从学会扔垃圾开始

开启日本垃圾分类之旅:从学会扔垃圾开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才中学林笑如来到日本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丢垃圾。去日本第一天,从超市买了一个纸盒包装的牛奶,喝完之后想要扔掉。从学会扔垃圾入手,希望能用五年的时间,让全民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学会扔垃圾开始”,一个熟悉的话题,一个极其贴近我们生活的话题,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一个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话题。

开启日本垃圾分类之旅:从学会扔垃圾开始

育才中学 林笑如

来到日本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丢垃圾。

在国内,就算看到四五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你也不会很仔细地按照上面的标准分类;况且如果是一大包垃圾,我是怎么也不会一件件拿出来,再分类扔进不同的垃圾桶的;再者,每次抱着“之前的人也都是乱扔的”想法,索性也随手一扔,管他是什么垃圾,抛进这个桶就与我无关了。

而在国外,说来也是可笑,我反而是抱着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的想法,每一次扔垃圾都小心翼翼。也听朋友提及过扔错垃圾要罚钱还要坐牢的传言,大概也因此更加小心,感觉每一次自己扔垃圾,身边都有眼睛盯着看你是不是扔对了。

去日本第一天,从超市买了一个纸盒包装牛奶,喝完之后想要扔掉。走到垃圾桶前,却不知从何下手,分明标着饮料图案的垃圾桶却只有一个小圆口,方的牛奶盒根本扔不进去,而其他图标看着又不像。于是,十分无奈地朝垃圾桶里张望了一下,所幸看到里面也有牛奶盒,就扔进了那一个筒里。过了好几天,才恍悟那是可燃垃圾,和一般饮料的塑料瓶不能扔到一起。

接下来的几天观察,让我对日本人扔垃圾颇感兴趣,马上上网查阅,更加惊叹日本人对于垃圾分类的“细致入微”。

百度百科上得知: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暂且不说这些门类众多的生活用品,即便是简单的饮料瓶,也是后来了解后才知道,我们在日本其实还是没有扔对。一个塑料饮料瓶应该怎么扔?首先喝光或是倒光,然后简单冲洗,撕去外面的塑料纸,去掉瓶盖,把瓶子踩扁,然后再放到塑料这一类的垃圾桶。(www.daowen.com)

我们,仅仅小心翼翼地做对了,最后一步……

说起来,其实垃圾分类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并不少见。从小学开始就有宣传如何垃圾分类,但效果并不显著,大多数只是走走形式的宣传或演讲,普通市民并不真正了解垃圾该如何分类。

未来五年,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和日本一样细致的垃圾分类,但是,是不是能通过这个五年,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学生,公司里的白领,厨房里的厨师,医院里的医生……做到垃圾分类,也让每一个要丢垃圾的人意识到,丢垃圾,是要分类的,在丢之前,是要思考的。

通过加强立法,规范市民行为,政府监管把奖惩落到实处。从学会扔垃圾入手,希望能用五年的时间,让全民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点评

当我拿到“我与‘十三五’”征文大赛的通知时,的确有些担心——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该如何切入、如何呈现呢?可是,当我读到林笑如同学的这篇文章时,我释然了!“从学会扔垃圾开始”,一个熟悉的话题,一个极其贴近我们生活的话题,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一个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话题。笑如同学切入得真妙啊!“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粒沙里见世界”,等等,已然不能完全表达我阅读此文的感受,我更想说的是:从市民扔垃圾看到的,是整个城市的文明,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我们的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呢?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才对呢?!

点评教师:朱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