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时期的邻里关系:探析乡村地缘主体

传统时期的邻里关系:探析乡村地缘主体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王氏与其四邻八家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时期的邻居地缘状况。自家与熟人家的土地不一定相邻,地邻一般为同村的党乡人。(三)党乡人双井村村民将同一个村生活的乡亲称为“党乡人”,本村范围内不论熟识还是陌生、不论亲近还是疏远,均为党乡人。具体而言,相邻居住但并非是当家十户、一户落居住的农户之间为党乡人关系,居住在村东的农户与村西的农户、村南与村北的农户之间仍为党乡人关系。

传统时期的邻里关系:探析乡村地缘主体

(一) 邻居

图4-1 双井村邻居空间关系示意图

在当地人眼中,邻里由“邻”和“里”构成,“邻”特指四个方位的邻居、“十字为邻”,即东邻家、西邻家、南邻家、北邻家,“里”特指对角邻家、“插伙为里”,即东北方邻家、东南方邻家、西南方邻家、西北方邻家(见图4-1(4) )。

邻居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丈左右,大家几乎紧凑居住。自家修房时,不能占据别人的墙基。新邻家修屋,一般不会与其他邻家同用一堵墙。过去,如果邻居间的房屋高度不同,一方的房屋较高,遮住了房屋较低的农户,使其无法采光,这时,后者不会找前者讨要“遮阳费”,邻居间不会因此而打架、吵包子。农户修建房屋,一般不会出现侵占过道的现象。

村民王氏与其四邻八家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时期的邻居地缘状况。据悉,王氏家住村庄南北街某过道,其东邻家为张氏、西邻家为胡氏、南邻家为张氏、北边为过道、西北方邻家为刘氏、西南方邻家为张氏,王氏与邻居之间均非亲戚关系。以下是王氏与各邻家的关系概况:

表4-5 村民王氏的邻居地缘概况

续表

(二) 熟人(www.daowen.com)

双井村的村民们认为,村落范围内,除了本家族人和亲戚以外,见过几面,不面生的人都是熟人。也有部分熟人是村外的,大多是邻村的人。与自己距离最近的熟人是当户落居住的人,最远的熟人在本省外县之内,比如南宫县、赵县等地。村民们认识的熟人大多数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也有部分是技艺工匠、赌徒、唱戏的。

村外熟人的确定有多种方式:有一部分熟人是通过姻亲关系确定的,比如甲的亲戚(姥爷、姥娘、姑姑等)在 A 村庄生活,乙住在 A 村庄,甲和乙就有可能成为熟人。在平时的商品交换中,流动商贩也有成为熟人的可能。通过学艺建立的师徒关系、读书建立的师生关系、做工产生的雇佣关系、祭神产生的信仰关系都是熟人关系,如果甲、乙、丙三人同在一个雇主家做工,则他们三人之间就会成为熟人。此外,某村民逃荒时落脚于他处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与收留自家的好心人家就成了熟人。熟人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转化为朋友关系,在自家举办婚丧之事时,朋友普遍会参加。

熟人不一定与自家同姓,不一定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对于普通人家而言,他们认识的熟人的家庭条件与自家不相上下。自家与熟人家的土地不一定相邻,地邻一般为同村的党乡人。 熟人之间没有明晰的边界。

(三) 党乡人

双井村村民将同一个村生活的乡亲称为“党乡人”,本村范围内不论熟识还是陌生、不论亲近还是疏远,均为党乡人。具体而言,相邻居住但并非是当家十户、一户落居住的农户之间为党乡人关系,居住在村东的农户与村西的农户、村南与村北的农户之间仍为党乡人关系。党乡人之间并非从事相同的职业,而是各有各的谋生之路,比如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树苗、做工艺、教书、唱戏、开商铺、赶集做生意、杀猪卖肉、短工等,在这些职业类型当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党乡人最多,党乡人们赚了钱、“有点饭”(当地对有点家产农户的称呼)就想买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买头户耕地,不断积累家庭财富

党乡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参差不齐,自家认识的党乡人中,有的土地多、有饭,而有的穷困潦倒,甚至逃荒谋生,与自家时常往来的党乡人主要是和自己家庭条件不相上下的农户,即穷人和穷人走哒得比较近,富人与富人之间知己不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