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主流趋势

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主流趋势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世界的文化中,中华文化是具有凝聚力的,这里面涉及独特的人文组织结构。中国需要一次类似的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西方文化的复兴之源为古希腊文化,这是西方的文化之根;而中华先秦文化若全面复兴,也能够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为主流文化之一,成为与古希腊文化相互并立影响的双螺旋互动结构。两种文明相互交融,将在互动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这是一种社会趋势。

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主流趋势

众筹模式需要与一个国家的民族性相融合,才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加速器。众筹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能够使用的模式,其背后隐藏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如果没有国家的、基础的文化价值支撑,是无法落地成为国家主导经济治理模式的。

众筹基于人的聚集。在全世界的文化中,中华文化是具有凝聚力的,这里面涉及独特的人文组织结构。中华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美国大战略家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说过一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巨大的国家幅员、巨量的人口之所以能够组合在一起,是因为这里面就包含了最大的众筹意义。中华文化具有拆散再凝聚的能力,海外形成的唐人街,其实就是一种再聚集的文化体系在起作用。这种文化,在网络时代,刚好是符合社群经济的本质性需要的。而社群经济是一种支撑众筹模式扩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认为,没有社群就没有众筹。

众筹模式考验一个国家中民众的组织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一些国家的民众拥有创立现代企业的能力、能够创立并维系具有现代意义的股权平衡的公司制度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公司制度能够根植于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需要留下这种制度的接口,拥有与先进文化对接的能力。

众筹模式要在中国落地,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模式设计,这当然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不具备创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民族和国家,也无力建立全面适用的众筹制度。众筹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体系,考验一个民族的公共资源管理能力。

众筹之所以叫众筹,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面向公众,而众筹领袖的作用就是向大众沟通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可行性。在有限责任公司的体制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需要自律,如此才能够建立一种平衡的机制。人类组织是需要谋略的,但是谋略一定是要有底线的,基于人性最底层的价值需要尊重,即使对于战争这样的疯狂行为,也需要建立战争法。对规则的尊重,是判断一个民族和国家是文明还是野蛮的显著标志。

比如,“共和”其实就是一种深层的文化理念。从大企业和国际性的巨型企业,到现代国家,都是一种共和协作的结果。如果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共和制度有着很强的对抗排斥的自然反应,那么现代化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就是漫漫征途,现代化之路会走得艰辛曲折、三步一弯。

儒家的“大同社会”是一种和谐完美的理想社会。它大概有四个要点:第一,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是为大众的,而不是为个人的;第二,和谐社会应该能把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让他们来为社会服务,使得这个社会很讲信用,人们都能和睦相处;第三,各种人都能够有自己的适当位置来为社会贡献力量;第四,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是没有欺诈也没有偷盗的美好社会。孔子将这种社会称为“大同”。

中国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都是强调强者要自律的,即一种修己达人的处世模式。强者必须知道自己的利益边界在哪里,不能够在帮助协调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过界捞取自己的一份利益;社群的利益大于他自己的利益,只有管理好社群的利益,才能够拿回自己的一份利益,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大同”其实就是一种“各得其所”的共和体制,其实也是公司制度的底层价值观。

众筹具有儒家一贯倡导的和谐的精神。(www.daowen.com)

在众筹概念提出之前,中国人很早就可以集结大家一起,合力完成一些事。众筹让大家抱团合作。以股权众筹形式抱团求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创业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所有众筹组织中,有一群包括各行各业的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只是为了心中的创业之梦、理想之梦。

众筹具有儒家一贯倡导的悲悯博爱的公益精神。

儒家认为人具有“善端”,具有为善的潜能。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四端”即“仁、义、礼、智”四种“善”的萌芽状态,是人“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人性中包含兽性,人之为人不在于人也有兽性,而在于人超越了兽性,彰显了人性,即所谓“四端”。这“四端”是从事公益事业的文化基础。

公益众筹是儒家“四端”的体现形式之一,它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只要网友喜欢的项目,包括助学、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都可以通过公益众筹方式获得项目资金,无论基金会、注册机构、民间组织,只要是公益项目就可以发起项目。支持者可以是普通的草根民众,也可以是企业。公益众筹为更多公益机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如果能够实现国家复兴,那么首先应该回到自己的“故纸堆”,去寻找值得复兴的文化。文化复兴是一个国家经济复兴的前提。我们需要在民族文化中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和未来的路径。

中国的先秦文化也曾经百花齐放,也曾经有过数位影响世界的思想家。追溯这些思想的源头,这里面有着很多普世的思想。中国需要一次类似的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西方世界文艺复兴正是建立在对黑暗中世纪的文艺反省之上的,在对自己的两千年历史进行梳理之后,重新发现古希腊文化,发现那才是引领他们走出去的文化之魂和价值之魂。

中国人是有梦想的,就经济层面上来说,中国经济体系若想达到全球领先,就要有先进、科学的思想体系,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互动众筹模式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因而众筹概念来到中国之后很快就被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可以期望的未来。

西方文化的复兴之源为古希腊文化,这是西方的文化之根;而中华先秦文化若全面复兴,也能够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为主流文化之一,成为与古希腊文化相互并立影响的双螺旋互动结构(未来世界强势文化DNA,弱势文化可能也是这两条结构的基因片段)。两种文明相互交融,将在互动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这是一种社会趋势。基于文化认同,然后实现经济认同,这是一种市场规律。只有具有优势的文化才能够支撑经济跨文化和跨地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