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东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浦东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浦东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创新活跃程度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调查显示,浦东新区工业企业中,开展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0.7%和32.9%,略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创新活动类型主要为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创性创新较为匮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浦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据统计,目前浦东新区规模以下企业接近1.3万家,总数占全部法人企业的87.1%。

浦东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一)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总体不足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从技术开发机构来看,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比重自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为1647家,设立技术开发机构257个,仍有大量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而且,已有的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状况活力不足。2016年每个技术开发机构的研发投入额和科技活动人数平均为7484万元和145人。如果分摊到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其平均投入规模更是大大缩减,仅为1167万元和22人。

二是核心技术缺乏。从大中型企业技术专款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大中型企业存在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的现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浦东大中型企业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在技术专款占比虽然呈稳步提升状态,但基本仍在10%左右的低位水平。没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的产业只能停留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2016年浦东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8250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只有14.3%,平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仅为25件。

表8-1 浦东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技术专款使用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资料整理计算。

(二)具体行业创新活跃度不高

一是批发零售业创新活跃程度较低。当前,浦东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创新活跃程度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2016年,批发业中,仅有19.8%的企业开展组织创新,其中,使用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新型组织管理方式的企业占比仅为13%,通过商业联盟等方式开展新型外部合作的企业占比仅为8.1%。零售业中,仅有6.2%企业开展产品创新,22.8%企业开展营销创新。其中,综合零售、纺织品零售等行业开展营销创新的比重相对较高,达35%左右,营销创新方式也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使用新媒体广告、树立新的品牌形象等推广方式、通过电商和特许经营等途径拓展销售渠道。而文化体育用品零售、医药零售、汽车零售等行业营销创新较少,使用新的推广方式和销售渠道的企业占比均在15%以下。

二是工业企业创新能级不足。

调查显示,浦东新区工业企业中,开展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0.7%和32.9%,略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创新活动类型主要为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创性创新较为匮乏。

据调查,2016年,浦东新区工业企业中,有110家推出了国际市场新产品,占受调查企业比重仅为6.9%,明显低于欧盟发达国家水平(图2)。推出国际市场新产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以及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企业受新药审批周期过长等因素影响,仅有9.6%推出国际市场新产品。而纺织、服饰、制鞋等行业推出国际市场新产品的企业仅有约2%,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该比例均不足5%。(www.daowen.com)

图8-1 浦东新区与欧盟主要国家推出国际市场新产品的工业企业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调研整理所得。

(三)外资企业创新活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浦东新区创新创业活力相对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学发现和引领产业变革的原创性成果很少,更为突出的是,多年来,浦东在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引进方面硕果累累,引入的外资企业也对浦东研发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但同时,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龙头企业匮乏,也成为浦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大隐忧。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浦东外资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为10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为3.7万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内部支出1205万元,企业内部科技活动支出经费为17.8亿元,分别占全区的比重为41.6%、55.2%、62.7%和59.7%。专利申请量为3891件,有效发明专利数为5839件,专利境外授权数为50件,分别占全区比重为47.1%、47.5%和78.6%。可见,就研发投入情况来看,外资企业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重点行业来看,外资企业的绝对主导地位表现更为突出。2016年,浦东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在医药制造业中占比达62%,汽车制造业占比66.6%,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74.8%,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占比达85%以上。而在内资企业具有优势的互联网领域,也缺乏能够真正带动地区产业发展的顶尖企业,特别是与北京、深圳等地相比,差距较为明显。

(四)民营企业整合外部创新资源能力较低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所固有的规模劣势导致浦东民营企业创新基础条件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自身创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又不能有效利用和整合外部创新资源,这使得浦东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不足,自主创新目前还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营中小企业百花齐放的局面远未形成。如浦东营业收入1亿以下的服务企业数量占70%,增长面和盈利面均为50%左右,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8%;利润总额下降52.2%。从行业分布看,新设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瓶颈体现在:

一是专业研发和技术人才的缺失现象更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上海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浦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调查中只有3.6%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研发人员是充足的,近60%的企业认为研发人员不能满足需要;在决定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中,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也是高居榜首,达到58.5%,更有62.9%的企业认为今后在技术创新方面最迫切的需要是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

二是创新资金的来源渠道十分有限,融资成本高。据统计,目前浦东新区规模以下企业接近1.3万家,总数占全部法人企业的87.1%。在与国资、外资竞争中,本土民营企业在由于“先天不足”,往往略差一口气。融资方面更是如此。只有极少数中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自筹资金。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小贷公司利率达到15%,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0%,资金成本很高。尽管很多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但效果不大,民营企业贷款比国有企业更难,通常会在规定利率基础上浮50%左右,再加上房产土地抵押登记费、工商查询费、抵押物评估费、担保费、会计审计等中间费用占贷款成本20%左右,融资成本高,不少企业贷款利息超过净利润,上缴税收超过净利润。中小企业和轻资产企业仍存在贷款艰难、利率高企,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